崔學賢 王明吉 張志強
摘要:“互聯網+”時代匆匆來臨,整個會計教育乃至會計行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高校的會計教育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第一,要創新會計教育的課堂,從理論與軟硬件方面適應“互聯網+”的需要;第二,要做到理論緊密聯系實踐,走出校園,走出課堂,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
Abstract: The era of "Internet+" is coming. The entire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even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First, we should innovate the classroom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ternet+" in terms of theory, hardware and software. Second, it is necessary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so as to foster accountants in line with social needs.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教育;融合
Key words: internet+;accounting education;integr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1-0171-02
0 引言
“互聯網+”的概念自從2012年11月14日由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揚首次提出之后,各行業主管部門都提出了“互聯網+”與自己的行業相融合發展的措施。教育部在2015年4月13日做出部署后,各個高校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在線課程,有力地推動了互聯網和教育教學之間的融合。
1 會計教育在“互聯網+”時代面對的挑戰
1.1 會計教育在“互聯網+”時代轉型的背景
互聯網大規模應用之前,會計的職能是核算和監督,且其業務主要是處理會計信息并且向利益的相關者提供這些信息,其作用在于事后算賬;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會計業務主要傾向于對信息進行分析,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其作用由“事后算賬”向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前移。“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后,大部分會計核算業務會被計算機乃至會計機器人逐步取代。因此,會計核算業務的減少使得從事會計的人員大量向管理業務轉變。
1.1.1 基于“互聯網+”的財務共享成為發展趨勢。“互聯網+”的到來會使得大量的財務業務非財務化,非財務人員通過互聯網可以熟練地進行財務業務。原因在于:①財務人員的業務將更多地接觸到非財務的東西,如公司戰略、經營計劃、生產運作和采購、銷售流程等。如果高校只教會計電算化課程,學習會計制度、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內容,將無法適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②隨著會計職業資格證的取消,進入會計行業的門檻沒有了,大量的非財務專業人員將從事財務工作,財務工作僅僅是企業整個工作流程中的一環。“互聯網+”時代的財務工作只是把企業的有關數據提煉、加工成財務信息進而向使用者提供。所以,在互聯網條件下財務工作可以實現流程化、自動化,非財務人員能夠對相關數據和信息進行處理。財務人員的業務范圍逐步縮小,只能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診斷。尤其是目前流行的財務共享服務使企業能夠實時處理網絡內的各項業務,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操作和會計核算,進行電子單據的處理以及電子貨幣的結算。
1.1.2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互聯網辦理代理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和代理記賬公司迅速發展,代理的報稅業務已經實現了網絡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理記賬公司在“互聯網+”時代可以提供全新的會計服務,因此,代理記賬公司受到廣大中小企業的青睞,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另外,稅務機關要實現網絡辦公,對網上納稅系統的不斷進行完善,絕大部分納稅人都能做到網上辦稅,通過互聯網向稅務機關上傳開具發票、抄報稅等業務,提高了辦稅的效率。
1.2 會計教育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挑戰
1.2.1 會計教育觀念面臨的挑戰。互聯網應用之前,會計教學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授學生聽,這種模式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利,無法培養其創新能力。在“互聯網+”時代,會計專業的教師必須拋棄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運用互聯網這一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從原來的傳播會計知識向以互聯網為手段引導和督促學生自覺地學習進行轉變。
1.2.2 會計教學內容與目標面臨的挑戰。互聯網大量應用之前,會計的教學工作側重于講解會計科目和賬戶的設置、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登記和會計報表的編制等理論知識。“互聯網+”出現后,原來的會計核算業務被計算機取代,會計人員的業務轉向分析決策、為企業戰略提供依據等管理類工作。在“互聯網+”時代,會計專業知識隨著新生事物的不斷涌現而日新月異,比如稅收制度每年都在進行動態調整,會計準則不斷更新,會計專業里的核心課程如《稅法》和《中級財務會計》等教學內容每年必須進行調整,教師講授的內容畢業后可能已經更新了。所以,必須讓學生明白相關內容深層次的內涵,培養其自學能力,以便于未來能夠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先進手段獲取、分析和加工所需的信息。
1.2.3 會計教學組織形式面臨的挑戰。傳統的會計專業的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授課內容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授課方式從最初的板書書寫發展到運用多媒體為教學輔助手段、運用案例分析來講解相關知識,課堂上穿插提問,學生回答;課下教師布置一定的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充分發揮學生自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趣味性。運用“互聯網+”的會計專業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過程:教師既傳授知識更要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教學模式不再是單向的填鴨式教學而應該是雙向互動、實時全交互式;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和利用知識,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自我學習。
2 “互聯網+”下的會計教育應該采取的措施
2.1 適應“互聯網+”的需要,創新會計課堂
2.1.1 需要對會計教育的理念進行更新,會計教育的模式進行改革。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現代會計教學環境的優化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條件。將互聯網技術和會計教育進行結合,對會計教育的模式進行改革,可以改善會計教育的效果。
①教學模式方面:實行“交互式”的主動教育。交互式教學的必備條件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充分發展。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模擬、虛擬現實及其他新的教學工具開展任務式教學,學生自己搜集、處理信息主動完成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如目前管理類專業較流行的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教學,學生學習時的感覺和真實的環境一樣,既能夠調動學生對枯燥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又能增強其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為將來的工作和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②教學手段方面: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運用大數據平臺開展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開發微課與慕課,采用翻轉課堂等。
1)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有了互聯網,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音響等硬件設備以及網站、錄像、多媒體課件、教學模擬軟件等教學,使課堂不再呆板而是生動形象;利用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能夠模擬車間、銀行、工商、稅務等辦公場景,讓學生模擬不同的人物角色,如同進入真實的情境。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解決不懂的抽象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開發微課與慕課。教師需要在“互聯網+”時代開發出微課,錄成視頻傳至教學網站,讓學生自己學習。《基礎會計》在講到如何編制會計分錄時,由于學生初次接觸,理解起來很是費勁,常見錯誤為會計科目用錯、借貸方向顛倒。教師如果將這部分內容錄制成視頻,開發會計慕課。上課前學生可以通過預習觀看視頻找出問題,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講,不明白的地方及時請教,效果非常明顯。有了慕課,學生可以進行預習、復習,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3)利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互聯網+”時代,教師必須通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將管理系統、會計課程資源和在線課堂進行整合。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研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通過翻轉課堂進行學習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開闊其學習思路。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發現問題,并且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
2.1.2 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要,改革會計教育內容。會計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會計核算,應該設計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廣泛涉及計算機和信息化方面知識、財務預測與分析、績效與風險管理、戰略規劃、全面預算、資本市場運作等內容。把學生培養成專業能力突出的復合型人才,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①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教育能力。在“互聯網+”時代,現代會計人才必須具備不斷自我學習的能力。會計人才為了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必須實現“終生教育”和“自我教育”,這樣才能自我不斷提高。所以,高校的會計教育既要傳播現有的會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運用互聯網學習新知識、實現自我教育。
②培養學生的互聯網使用能力。“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必須能夠熟練駕馭互聯網這一工具,不會熟練操作、使用網絡無法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互聯網+”時代,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和技能去獲取自己工作所需要的信息。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時,必須增加互聯網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立刻進入了信息時代。會計從業人員面對大量信息,必須能夠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發現并提取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設計會計課程體系時,應該盡可能地開設些現代信息檢索技術等相關課程,通過學習提高其信息檢索能力。
2.2 加強高校的市場化辦學,增進與企業的合作
高校會計專業應該加強市場化辦學,在專業建設、賬務實操、學生實習及就業等方面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由高校培養理論知識,企業側重實際應用,雙方對學生共同進行培養,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用人需求。高校可以運用現代手段將學生的學習及在企業的實習過程進行跟蹤、記錄和分析,便于學生與企業之間更好地磨合并且進行雙向選擇。高等院校可以根據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完善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周俊霞.互聯網經濟對傳統會計的沖擊、影響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2(45):52-53.
[2]蘇亞民.淺談網絡環境下財務外包的發展[J].財會通訊,2012(14):72-73.
[3]李孟軍.基于ERP系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探析[J].財務與審計,2010,9(68):68-70.
[4]黃志峰.會計電算化實踐的成效、面臨問題及發展對策[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7(04).
[5]畢克如,翟俊秀.論互聯網對財務會計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