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強
【摘要】目的 探討昏迷患者的發病原因、早期診斷方法和預后影響因素,以提高治療質量。方法 隨機選擇我院內科急診室于2016~2017年搶救的124例昏迷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患者中,經急診搶救病情好轉的患者有25例,病情穩定的有79例,病情惡化的有16例,死亡的有4例。分析死亡患者的死因發現,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最高。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包括急性器官衰竭、昏迷程度、入院時間等。結論 中毒、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患者昏迷的主要因素,在入院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幫助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縮短入院時間,可明顯提高急診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病后康復率。
【關鍵字】昏迷患者;內科急診;搶救:回顧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4..02
內科急診搶救室中最常見的病癥就是昏迷,昏迷會使患者的意識出現嚴重障礙,病情嚴重的患者意識還可能喪失,若未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導致患者死亡?;杳园ㄋ膫€階段:淺度、中度、深度、重度,治療患者的關鍵在于處理好患者的病癥,刺激患者覺醒,改善患者預后。為此,本文對昏迷患者的發病原因、早期診斷方法以及預后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2017年內科急診室收治的所有患者中排除有精神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肝腎疾病、心肺疾病的,隨機先擇124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發病原因、早期診斷方法以及預后影響因素。采用GCS昏迷評分法評定患者昏迷等級,其中3~8分可確診為昏迷[1]。年齡18~76歲,發病時間分布在10 min~3.5 h之間,淺度昏迷的患者有37例,中度昏迷的患者有65例,重度昏迷的患者有22例。
1.2 方法
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在分析過程中總結患者的發病原因、診斷方法、預后影響因素。
1.3 診斷指標
用GCS昏迷評分法評定患者昏迷等級,評分標準包括:語言、睜眼、運動,總分為15分,<=8分表示昏迷[2]。療效分為三個四個等級:好轉:治療后的評分升高;穩定:治療后的評分不變;惡化:治療后的評分降低;死亡:治療后患者無生命體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基本結果
經急診搶救病情好轉的患者有25例,病情穩定的有79例,病情惡化的有16例,死亡的有4例。分析各位患者的臨床資料,在所有的發病原因中,因心腦血管疾病而昏迷的患者有60例,因急性中毒的患者有37例,因糖尿病并發癥昏迷的患者有22例,因其他疾病而昏迷的患者有5例。
2.2 綜合對比
昏迷患者的性別、年齡與搶救效果、預后影響因素、死亡率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患者的昏迷程度、原發病狀況、入院時間有顯著差異,如表1。
3 討 論
在內科急診室中,昏迷是常見的危急病癥之一,當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時,心腦功能會出現衰竭,且隨患者病情不同、病因復雜且易變化,會進而導致患者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紊亂,如果不能及時搶救,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加強對患者發病原因的認識,對癥搶救,在搶救之前,詢問患者的發病史,也可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在本次研究的124例急診昏迷患者中,在搶救前,均詢問了病史,其中69例患者有過發病史,根據發病史確診的患者有67例,極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患者昏迷入院之后,醫護人員首先要做的是給予早期的對癥搶救,查明并解決影響患者健康以及生命體征下降的因素,從而迅速判定患者的昏迷程度,再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診斷病因。等患者病因確診之后,再根據具體的病因對癥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應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認識,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急中有急,準確處理好關鍵問題。除此之外,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還應該掌握好氣管插管、電除顫、呼吸機、洗胃、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術的操作技巧,將它們運用在實踐中。對于未查明病因的患者而言,應立刻檢查血糖,以篩查低血糖[3]。
綜上所述,在本次實驗中,通過對內科急診室昏迷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了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患者昏迷的關鍵因素,強化了采取正確且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的重要性,深化了對預后影響因素的認識,對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何昌茂.536例昏迷病人內科急診搶救回顧性分析及探討[J].河北醫學,2011,17(6):745-748.
[2] 魏 偉,劉小華,黃 興,等.662例昏迷患者內科急診搶救回顧性研究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269-270.
[3] 廖祥明.急診內科搶救342例昏迷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14):36-36,3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