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目的 針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分別選擇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各50例作為研究資料,分別為觀察組、對照組,結合其臨床癥狀、檢查結果及治療方法等進行分析,了解其臨床特征。結果 觀察組心悸84.0%、呼吸困難88.0%、心絞痛90.0%、心肌梗死12.0%、陳舊性心肌梗死20.0%、電軸左偏28.0%、缺血性ST-T異常68.0%、束支傳導阻滯2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18.0%、24.0%、14.0%、0.0%、2.0%、4.0%、12.0%、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合患者心電圖、X線等檢查結果及臨床癥狀等可了解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特點復雜,對其的診斷應綜合多項指標,保證診斷率。
【關鍵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4..0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指肺組織結構功能異常,導致右心室擴張、肥厚,可伴隨右心衰竭,臨床表現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1]。冠心病屬于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病癥,表現為放射性疼痛、胸部悶脹感、呼吸短促等。兩種疾病均嚴重危害患者健康,且近年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發病率逐漸提升,進一步危害人們生命安全。但由于該疾病很容易誤診、漏診,導致治療不及時,而通過分析其臨床特點,對提高診斷率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了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各50例,均滿足《內科學》相關診斷標準,且經胸部X線片、心電圖及心臟彩超等檢查確診。對照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齡在4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56±4.29)歲;觀察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齡在45~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27±4.61)歲;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抗感染、吸氧、降糖降壓治療等,并依據患者臨床癥狀給予相關藥物治療,注意改善其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紊亂等,必要時可進行強心、利尿等藥物治療。
1.2.2 觀察組
給予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硝酸酯類藥物口服治療,并增加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靜脈滴注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心肌梗死),并分析心電圖檢查結果(陳舊性心肌梗死、電軸左偏、缺血性ST-T異常、束支傳導阻滯)。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類型分析
觀察組臨床癥狀類型中心悸42例,比例84.0%,呼吸困難44例,比例88.0%,心絞痛45例,比例90.0%,心肌梗死6例,比例12.0%;對照組臨床癥狀類型中心悸9例,比例18.0%,呼吸困難12例,比例24.0%,心絞痛7例,比例14.0%,心肌梗死0例,比例0.0%;經比較,觀察組各癥狀類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x2=43.81,x2=41.55,x2=57.85,x2=6.38,P<0.05。
2.2 兩組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分析
觀察組心電圖檢查結果中陳舊性心肌梗死10例,比例20.0%,電軸左偏14例,比例28.0%,缺血性ST-T異常34例,比例68.0%,束支傳導阻滯10例,比例20.0%;對照組心電圖檢查結果中陳舊性心肌梗死1例,比例2.0%,電軸左偏2例,比例4.0%,缺血性ST-T異常6例,比例12.0%,束支傳導阻滯1例,比例2.0%;經比較,觀察組各癥狀類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x2=8.27,x2=10.71,x2=32.67,x2=8.27,P<0.05。
3 討 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在臨床診斷中很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情況,延誤最佳時機,而為了實現盡早診斷和盡早治療,需結合其臨床特點進行鑒別[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與單純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癥狀比較相似,均表現為心悸、呼吸困難等。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各臨床癥狀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會加重心臟病,促使患者表現更為嚴重的不良癥狀,因此當患者表現為嚴重的心悸、心絞痛等癥狀,需密切關注。心電圖作為診斷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結合心電圖表現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可進一步了解其特征。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心電圖異常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疾病心電圖出現表現陳舊性心肌梗死、電軸左偏、缺血性ST-T異常、束支傳導阻滯等,若發現上述異常情況,需加強關注。臨床認為,對其的治療除了抗感染和化痰平喘外,還應重視擴冠、強心利尿等,重視冠心病對癥治療,實現降低心臟前負荷,改善血液動力學,獲得滿意的療效[3]。
綜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重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且可結合心電圖異常表現進行診斷,但為了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需結合病史、查體、心臟超聲等多項檢查,及時進行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 岷,王 珺,陳文靖,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9):195-196.
[2] 王紅賢.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2):74-75.
[3] 張鴻梅.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3):92-93.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