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依規制定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和現場救援時效。提高涉事企業和人員的違法成本。采取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整改一批、公開曝光一批等“五個一批”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建設,解決區域性安全生產突出問題。高危建設項目審批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前置條件,城鄉規劃布局、設計、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強化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加快安全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推動安全生產領域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環節廣泛應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把安全生產作為治國理政的民生大事,有力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然而,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工作仍然存在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安全管理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監管不到位,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力和技能水平偏低,沒有有效風險管控措施,安全發展觀念、安全知識、安全投人不足等問題,依然處在生產安全事故的多發期易發期,一些事故發生呈現由高危行業領域向其他行業領域蔓延趨勢,直接危及生產安全和公共安全,發展水平不平衡和經濟供給側結構性轉型、升級給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諸多新挑戰。各級安全監管監察系統應深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動安全生產事業發展,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安全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條紅線是生命線、高壓線、發展的保障線,不要帶血的GDP,是指導推動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改革發展的大方向。必須牢牢堅守,絲毫動搖不得。只有堅守安全生產這條紅線,牢固樹立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堅持謀劃在先、防范在先,著力解決影響安全生產工作的突出問題,才能鞏固和加強安全風險防控的前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加快構建全方位立休化安全生產網。
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責任,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嚴格實行黨政領導干部任期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行業部門安全監管責任,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依法依規制定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明確企業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負全面責任,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人、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并對生產經營全過程實行安全責任追溯。
建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體制。依托國家煤礦安全監察體制,強化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和力量建設,完善海洋石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制機制,理順民航、鐵路、電力等行業跨區域監管體制。將省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作為行政執法機構,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風景區等各類功能區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強化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職能,切實消除監管盲區。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和現場救援時效。繼續推進安全生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不合理的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做到既嚴格把關又優化服務,加快建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堅持政務公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提高涉事企業和人員的違法成本。采取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整改一批、公開曝光一批等“五個一批”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建設,解決區域性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完善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預防治理國家標準的發布機制,強化標準的規范約束效力。建立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完善司法機關參與事故調查機制,健全事故調查分析技術支撐體系。建立事故暴露問題整改督辦制度,事故結案后一年內要組織開展評估,并向社會公開。完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制度,激勵并保證監管執法人員忠于職守、履職盡責。
高危建設項目審批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前置條件,城鄉規劃布局、設計、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督促企業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健全企業重大隱患治理情況向安監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制度。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提高基礎設施國家標準和行業安全標準,構建現代化城市安全保障體系,推進安全發展示范性城市建設,大型場所和活動要體現出針對性防范措施。強化安全防范工程建設,重點推進對道路交通的治理,實施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倉儲場所安全搬遷工程。
強化安全生產預防及應急相關資金使用管理,完善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強化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加快安全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推動安全生產領域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環節廣泛應用。繼續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度,構建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信息化全國“一張網”。加強失信懲戒威懾力度,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失信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大力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和防范技能。
大力推進依法治安,強化事故查處掛牌督辦和跟蹤督辦,包括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的查處都要實行督辦,依法從嚴從快查處每一起事故,所有事故都要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查處并及時公布調查報告,確保所有事故的責任人都依法受到追究。通過追責,讓思想麻痹和心存僥幸的事故責任人受到教育和震動,讓非法違法肇事企業和肇事者付出沉痛代價,給事故遇難者和人民群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維護安全生產領域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