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電看,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8.3%,增速較1~5月份回落0.2%。6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6.7%,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其中新能源發電增速明顯加快,火電水電增速有所回落,全國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了19.3%、11.4%和21.1%;火電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上月回落4.0個百分點;水電增長3.7%,回落了3.2個百分點;從用電看,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4%,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了10.3%、7.6%、14.7%和13.2%。受經濟穩中向好、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等因素影響,6月當月用電量同比增長8.0%,增速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則即將公開征求意見,屆時將成為我國發布的首個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則。廣東日前電能量市場交易將采用全電量集中優化出清的方式開展。現階段擬按照“發電側報量報價、用戶側報量不報價”的模式起步,待市場逐步成熟后,亦可采取“發電側報量報價、用戶側報量報價”的模式組織日前電能量市場交易。對此南方能源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現貨電能量市場交易代表著電力市場發展的方向,但系統建設需要一定的過程,將結合廣東實際情況,逐步探索建立“雙邊”報價模式,切實推動電力體制改革縱深發展。
東南大學分子鐵電團隊首次發現無金屬鈣鈦礦型鐵電體,利用帶電分子集團取代無機離子,成功制備出一大類共計23種全有機新型鈣鈦礦材料。由于沒有金屬元素,無金屬鈣鈦礦材料將具備柔韌性、易加工、低能耗,低污染等特質,其內在的有機組成能為該材料帶來更廣泛的應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團隊還合成了4種材料的左手對映體、右手對映體及外消旋化合物,并分別證明了它們的鐵電性。
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漳浦六鰲海上風電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漳浦六鰲,總投資180億元,由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和福建福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項目建設規模為402MW,主要建設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和一座220kV海上升壓站,目前已列入國家、省發展規劃。該項目開創我國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先河,計劃于2019年底首批機組并網發電。按國家規劃,漳浦整個海上風電場有240萬kW。根據此前監測,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單個區域年可發電13.3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近43萬噸,并可大大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及煙塵、灰渣的產生。
7月10日,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今年中國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了39.65萬億元人民幣,上漲18.22%。今年上榜公司年營收門檻138.64億元,提升22.44%。能源電力企業中,中國電建排名第28位,較去年下降3位;中國神華第29位、升7位;中國能建第34位、降7位;其余上榜企業各有升降:華能國際電力股份52、中國中煤能源股份94、上海電氣集團96、華電電力97、大唐國際122、華潤電力125、浙能電力154、中廣核171、中核建172、山煤國際186、中國核電股份219、申能股份234、哈爾濱電氣235、國投電力237、東方電氣243。
6月5日,國網河南檢修公司編制的±1100千伏架空線路帶電作業技術方案及17項作業指導書順利通過國家電網公司專家組評審,率先具備±1100千伏帶電作業實際操作能力。該公司編制的±1100千伏架空線路帶電作業技術方案和作業指導書,首次在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直流試驗基地成功完成實用化技術操作模擬帶電作業,經檢驗方案可行,率先具備了在±1100千伏吉泉線投運后開展實際帶電作業的能力,對保障特高壓骨干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標志性意義。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第十五屆)“世界品牌大會”于6月20日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在這份基于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年度報告中,國家電網以4065.69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本年度最具價值品牌榜首,南方電網公司排名第32位(1335.95億元),還包括光伏企業漢能42位、通威75位、協鑫140位,以及華為6位、正泰168位、上海電氣49位、人民電器124位、亨通光電189位等眾多能源、電力及其相關設備廠商的身影。
96家央企單月利潤2000億元。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有17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20%,43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10%;實現利潤8877.9億元,同比增長23%,有37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5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其中,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盈利能力增強。上半年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152.8億元,同比增長33.9%,高于中央企業平均增幅10.9個百分點。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比重的78.6%,也比一季度提高了9.7個百分點。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火電等行業的效益增速超過30%。火電企業新能源板塊利用率明顯提升,實現利潤139.5億元,同比增利44.1億元。
由柴油發電、光伏、儲能等多種能源互補的三沙永興島智能微電網日前建成,成為中國首個遠海島嶼智能微電網,可實現柴油發電機、光伏系統、儲能系統、主子微網及海水淡化、充電樁等各類負荷數據的采集與監控。為了確保可靠性,永興島微電網通過海底光纖與400多公里外的海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相連,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在海口來調控島上的微電網,從而提高島上供電的可靠性。海島從此有了可以和城市媲美的供電可靠性。
6月15日,天津市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基礎科研、質子治癌、核能研發、人才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其中,中核集團將在津投資建設中國核工業大學,圍繞核產業,建成集人才技能培訓、碩士及博士學歷教育、國際學術交流、核心技術研發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產學研創新示范基地。這意味著中國首所“國字頭”核工業大學將落戶天津。當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大學、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與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規范開展第三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補充通知》(發改經體〔2018〕956號),確定哈爾濱綜合保稅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等28個項目為第三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至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第一、二、三批共確定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320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增量配電改革,第三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以來,于2017年11月30日、2018年4月18日、6月25日連發“三道金牌”,積極加以推進。增量配電改革試點成功后,將會形成一部分在傳統電網企業之外、新的社會資本投資控股的增量配電網企業。
6月底,由上海電氣施工的國家電投江蘇濱海北區H2#400MW海上風電場最后一臺風機正式并網發電。這意味著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100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這一過程歷時3個月,創造了中國海上風電大規模連片化開發的并網新速度。該風場位于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北部海域,安裝100臺上海電氣4MW海上風機,是中國海上風電大規模連片化開發的成功典范。風場中心離岸22公里,水深15~18米。水深、涌大、窗口期有限是該項目海上環境的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