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最佳節能技術和最佳節能實踐的公示》。發改委根據各地方、有關行業協會和單位推薦,在工業領域、建筑領域分別遴選出了10項最佳節能技術和10項最佳節能實踐,擬提交國際能效合作伙伴關系組織(IPEEC)“雙十佳”工作組參選國際“雙十佳”,并予以公示。
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資助了“中國燃煤發電機組節能減排戰略研究”項目。項目通過對國內主要發電集團20余家燃煤電站的現場調研、40余次跨專業技術研討,結合文獻分析、理論研究、電話咨詢等多種方式,對中國燃煤發電所涉及的節能、減排和智能電站等三個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和系統論證,取得一系列重要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討凝練,形成本建議。該項目由清華大學倪維斗院士牽頭,產、學、研、用等不同領域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建議有倪維斗等16位院士聯署。
11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七批)的通知》,明確現有農林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國家電價支持政策之外的,包括燃煤與農林生物質、生活垃圾等混燃發電在內的其他生物質發電項目,不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由地方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解決補貼資金問題。已納入和尚未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的可再生能源接網工程項目,不再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給予補貼,相關補貼納入所在省輸配電價回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核定輸配電價時一并考慮。列入補助目錄的項目,當“項目名稱”、“項目公司”、“項目容量”、“線路長度”等發生變化或與現實不符時,需及時向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申請變更,經批準后才可繼續享受電價補助。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10日在“2018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17年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占總量的36.5%,發電量約占總量的25%以上,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集熱面積的增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國家發改委5月15日發布《關于電力行業增值稅稅率調整相應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通知》稱:電力行業增值稅稅率由17%調整到16%后,省級電網企業含稅輸配電價水平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標準降低、期末留抵稅額一次性退返等騰出的電價空間,全部用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自2018年5月1日起執行。并要求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要抓緊研究提出增值稅稅率調整相應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具體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并報發改委價格司備案后實施。相應降低各省(區、市)一般工商業輸配電價水平。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電網企業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確保上述電價政策平穩實施。
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前夕,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共同見證下,中核集團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在人民大會堂簽署《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框架合同》、《徐大堡核電站框架合同》和《中國示范快堆設備供應及服務采購框架合同》。這是迄今為止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項目。三個合同涉及三個項目、5個核電機組,合同總金額超過200億人民幣,項目總造價超過千億人民幣。中俄雙方將在田灣和徐大堡合作建設四臺VVER-1200型三代核電機組,在中國示范快堆項目中開展設備供貨和技術服務合作。此次將有兩臺VVER機組應用在徐大堡二期3、4號機組上,但原有的一期項目兩臺機組采用AP1000技術并不會更改,這也意味著俄原能搶下了美國西屋公司原本的目標市場。
6月21日凌晨2∶09,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AP1000全球首堆三門1號機組實現首次臨界。21日下午,海陽1號機組獲得核安全局下發的《首次裝料批準書》,并于當晚開始裝料,這也是我國第二臺獲得裝料許可的AP1000機組。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于6月6日成功達臨界,目前機組處于低功率試驗平臺,計劃7月份實現與外電網連接,第三季度實現滿功率運行。臺山核電站4月10日獲得核安全局下發的《首次裝料批準書》,4月16日完成堆芯燃料裝載,進入運行階段。
國華錦界電廠三期2×660兆瓦機組工程5月28日正式開工,為2臺660兆瓦超超臨界直接空冷燃煤發電機組擴建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煤電一體化”項目,計劃于2020年8月移交生產。工程采用高位布置技術,即汽輪發電機組建在65米高處,該項技術應用也是目前世界首例。與常規空冷系統相比,汽機乏汽從低壓缸直接排至空冷島間,取消了汽輪機低壓缸排汽裝置,可明顯降低空冷系統的阻力;四大管道長度縮短,使管道阻力減少,煤耗降低,且由于凝結水回水立管縮短,消除振動的隱患。與常規空冷系統相比,既減少了投資成本,同時又降低運行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中車株洲旗下時代新材與上海電氣共同研制的72米海陸兩用風力發電葉片S72,于本月在株洲動力谷下線,這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首款海陸兩用風電葉片。通過輕量化處理,S72葉片比同等長度的海上葉片更輕,單片重量不足19.5噸,這既能保持葉片在海域復雜環境中的安全可靠性,也能滿足陸地低風速區域的發電需求。S72葉片綜合考慮了氣動設計與結構設計,整體成本已與陸地風電葉片相差無幾。相較于同等長度的海上或陸地風電葉片,其年發電量可提升2%。
6日,大唐浙江分公司首個光伏項目——浙江大唐烏沙山發電公司廠區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運行。此項目利用烏沙山發電公司二期擴建場地和海水淡化空閑場地、廠房屋頂、圍墻、污泥池等進行開發建設;結合廠區平面布置特點,整體協調、統一規劃,將光伏花園、光伏車棚、光伏走廊、文化墻等融入其中,打造成地面光伏、屋頂光伏、水面光伏等于一體的光伏電站模式;項目具有綠色環保、休閑娛樂、光伏發電等綜合效益,具有廣泛的示范、引領作用。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節省標煤1.1萬噸。
6月5日,國網河南檢修公司編制的±1100千伏架空線路帶電作業技術方案及17項作業指導書順利通過國家電網公司專家組評審,率先具備±1100千伏帶電作業實際操作能力。該公司編制的±1100千伏架空線路帶電作業技術方案和作業指導書,首次在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直流試驗基地成功完成實用化技術操作模擬帶電作業,經檢驗方案可行,率先具備了在±1100千伏吉泉線投運后開展實際帶電作業的能力,對保障特高壓骨干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標志性意義。
由三峽集團負責開發建設、耗時8年投資達1000多億元的烏東德水電站是我國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萬千瓦級行列的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會東縣和云南省祿勸縣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設計正常蓄水位975米,預計在2020年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相當于兩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水電站施工區兩岸邊坡高度在1500~1800米左右,邊坡坡度60~70°,河床圍堰基礎覆蓋層深度在55米~77米之間,防滲墻最大深度達95米,屬國內同類工程之最。主廠房開挖尺寸(長×寬×高)333.00米×32.50米×89.80米,89.8米更是打破地下電站主廠房的開挖高度的世界紀錄,位居世界第一。電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和航運,是“西電東送”骨干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