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的美食花樣很多,而瀘沽湖的美食,則是在秀麗的俊土之上需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的。車子挨近瀘沽湖時已是午后,整片山被薄霧包圍住,有幾叢花并不見深處,像披上薄紗,撐起一片落英繽紛,幾塊碎云散開,也許還有更多,只是我的目光沒有趕得上。山在湖面前,秀氣十分,使人變得遲鈍而得體,疲于計較。
湖面上漂浮著的點點白花,花瓣小而密,嫩黃色的花蕊使它的白花瓣帶著一點曲折的美,在湖面中央,隨處可見細小而繁多的小花,像一整塊藍色手絹上的女紅,美的并不刻意。因為常年生長在湖中,隨水波而蕩漾搖擺,當?shù)氐哪λ笕斯嗜∶麨椤八詶罨ā?,它的真實名字叫海菜花,作為涼拌菜,它是瀘沽湖美食的一大特色,海菜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豌豆公主”,生長環(huán)境只能在純凈的活泉水中,五月是它的盛花期,最常見的摩梭人的吃法是將蒜末、生姜末、青紅碎椒加醋以提味,海菜花絲滑之余又帶著一點醇香的口感,是上等的野菜,當?shù)啬λ笕苏J為它是大魚大肉后解膩的絕妙神器,炎炎夏日食欲不振之時,一份涼拌海菜花足以開胃。

早些年有作家形容瀘沽湖:“一條織滿了陽光的夏日藍裙子”,我緊挨湖坐下來,暮色四合,薄霧默不作聲地覆蓋住這一汪藍瑩瑩,劃船的摩梭人講這里是母系社會,奉行走婚制度,歷史課本中的一字一言落實在了真切的地方,有一瞬間覺得從前選擇文科時得到的可憐巴巴的支持成為翻山越嶺的感悟,心中兜著一點和平的高興。
在當?shù)厝说耐扑]下,我在這里吃了第一頓斑魚火鍋,斑魚火鍋是云南一種很常見的淡水食用魚,體大且生長快,又因為它刺少合肉率高,所以常被人用來煲湯,以求營養(yǎng)補給,在瀘沽湖,當?shù)厝藢⒈編筒讼档乃崧樘厣谌肫渲?,通過對火鍋底料成分的“刪改挪移”,促成一道適宜于老少皆宜的營養(yǎng)火鍋,斑魚以其薄如蟬翼的外表而成為顏值大咖,大多數(shù)的斑魚火鍋店內(nèi),店家都會將斑魚放置在一個冰球上,供食客“以眼會魚”,夾起一片輕薄透亮的魚片,未等下鍋,薄軟的魚片便緊緊附在筷身處,它是膽小而謹慎的,所以即使是將它放在鍋中也要記得“魚筷不分家”,三秒即熟,鮮白細嫩的魚肉從滾燙的鍋中撈出,魚肉微蜷,方才的晶瑩透亮變成了扎實的魚肉,在一煮一刷的過程中,仿若把人的心也練軟了去。
關(guān)于瀘沽湖的斑魚,各人有各人所講究的食用法,斑魚刺身則是一道“修心菜”,同于日料的精致而又回歸斑魚特色的刺身,不需旁的等候時間,從盤中夾起透亮輕薄的刺身魚片,芥末與醬油攪拌之后作為蘸醬,口味清冽而咸鮮,刺身的嫩滑口感融進蘸醬中提味,簡單亦是完整,于城市深處找回自己的心,魚羊為鮮,是對瀘沽湖斑魚的最好解讀。

停留在一座城市中,是帶著一種廣義的融合心態(tài)去打量它的,而與此同時,牽動的是感官處的各路神經(jīng),從嗅覺到舌尖,從腳步到思維,自上而下、由遠及近找到在旅途中的歸屬感。
與其講行在瀘沽湖,不妨說是被瀘沽湖帶著往前過日子,時間一寸一寸地挪,所遇之景所食之物,便在一日一飯中有了歸宿。在瀘沽湖,連續(xù)兩晚我都在吃涼雞米線,瀘沽湖大多是摩挲人家,也有麗江、大理本地的云南人在這里久居,因此不用過多遲疑,隨意推開一家小店子,便能吃一碗地道的涼雞米線。如果說一定要在選出一點差別出來,便是每家店子的澆頭的不同了,當?shù)氐拿拙€是上等的粳米淘洗之后,經(jīng)過磨粉制成米線,涼雞米粉的澆頭也很有來頭,輕煎之后的核桃仁、花生仁,加入梅子醋和辣椒油,淋上一勺鹵子水,色澤清白相間,咸鮮而清涼。如果是為著濃汁味重而來,就選一碗麻醬雞絲涼米線,米線水煮之后打撈起放在涼水中輕輕過一過,澆頭配上綠豆芽、雞蛋、韭菜、花生仁,店家的調(diào)料也很豐富,從麻醬到辣椒油,草果和姜蒜,幾處醬椒攪拌融合在一起,搭配“蓋帽”上的雞絲,爽滑的米線搭配醬料的麻辣口感,可謂是舌尖上的排山倒海,涼雞米線不只是瀘沽湖的小吃,早些年在大理古鎮(zhèn)便已家喻戶曉,對涼雞米線的向往,是先動了口,才動了心的。
瀘沽湖是帶一點世外桃源氣息的,但它又可以在人間煙火中尋到痕跡,所以旅行至此,總有余興未盡的意思,白日環(huán)湖觀賞,乘一搜船往湖中央去,和同船人相約傍晚參加當?shù)氐捏艋鹜頃谑俏业谝淮纬苑溆嫉挠洃洷阌纱苏Q生,篝火晚會很熱鬧,群舞狂歡后,同行的人各掏一份晚餐費,銀兩不多,圖一份快樂,便能在當?shù)厝思胰氩停鳛椤霸颇鲜斯?,三只蚊子炒盤菜”的蜂蛹,在本土人家是招待尊貴客人的食物,起初對黑乎乎的盤中菜抱著排斥的態(tài)度,但旅行為著的也是一份情懷落地與習(xí)俗還原,終究還是動了“惻隱之心”,夾起一只就往嘴里送,蜂蛹菜被當?shù)厝苏J為是天然純生態(tài)的綠色食品,素有“植物王國”之稱的云南,也成為各類馬蜂的聚集地,吃完蜂蛹后,我覺得它真的是“表里不一”的食物,表面其貌不揚,可經(jīng)過油炸、翻新之后,蜂蛹的口感便立馬展現(xiàn)出來,香酥嫩脆、外焦里嫩,與同來的旅人小酌一杯,就著蜂蛹下肚,如這般草莽天地之中的凡人,也用舌尖感受了一木一春、一物一景。

瀘沽湖的庭院大多是摩梭人的木楞房建筑,屋檐下是經(jīng)幡,有風(fēng)來的時候經(jīng)幡跟著飄動,便代表念完一部經(jīng)文。沿街走過去,有人在家門口擺開木質(zhì)的籮筐與散盆,玫瑰花的香氣由遠及近,這便是當?shù)刈钣忻孽r花餅了。鮮花餅是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放進餡料的酥餅,作為云南的經(jīng)典點心代表,它在烘焙過程中的格外注意細節(jié),享有“鮮花國度”的云南,正是因為擁有得天獨厚四季如春的氣候,為食用玫瑰花的生長提供了優(yōu)異條件。云南的菜麻酸兼?zhèn)洌谔瘘c中,云南也自成一派主流,不同的食譜與菜系組合成了多種味道的云南,沒有墨守成規(guī)單一的味調(diào),在不斷地翻新中發(fā)現(xiàn)獨有的味道。
整條街道處處可以看到當?shù)厝耍ù蠖嗍巧蠚q數(shù)的阿婆)在自家門口,手持砂糖輕輕揉搓,將取蒂之后的玫瑰花滴入蜂蜜調(diào)味去苦,而在里屋,則有年輕的小工用豬油、水、面粉制作成油皮和酥皮,酥皮往往在鮮花餅的內(nèi)里,油皮專用作包玫瑰餡,如果運氣好的話,趕上現(xiàn)成的鮮花餅滾著熱氣出爐,阿婆會招手讓過路人品嘗試吃。鮮花餅的包裝式樣不同于游客區(qū)的商業(yè)化,而是更專注回歸傳統(tǒng)的點心包裝,這是瀘沽湖的特點,將鮮花餅作為伴手禮送出,是瀘沽湖之行珍貴的紀念。一切回歸本源的東西添了年歲的光景,其意義不言而喻。
云南的美景與食物是多樣性存在的,而行進的過程才是最終的目的地,春城昆明的百花香,大理古鎮(zhèn)巷口的乳扇醇,麗江沿街的綠豆汁。從城市到古鎮(zhèn),從古鎮(zhèn)到瀘沽湖,舌尖在云南翻山越嶺,集百味于一身,正是云南給人的包容力與寬廣。
天色泛白,我將攏在懷中的鮮花餅就著一口溫水緩緩吃完,軟香與碎瓜斜在屋內(nèi),我在云南旅行的這七日,像一次無名的穿越,城市的曙光與古城的清香,唇邊未能料及的方言也在一次次品嘗風(fēng)味中逐漸隱了去。一座城,食與景兼有,而我能做的便是帶著一顆素心與莽撞的胃口出門,為著這份情懷中間的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