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釣,是全世界作釣大型對象魚類的一種獨特的釣魚方式,比如拖釣馬林魚。馬林魚,又稱旗魚,其體重可達1500磅或以上。那么,如何將大型馬林魚拖釣至船上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遠海拖釣的技巧。
我先介紹一下拖釣的原理,拖釣是利用航行中的釣船的動力拖拽擬餌,讓擬餌在水流阻力的作用下做出如活魚一般的泳姿,從而誘魚上鉤。通常一次拖釣過程,可懸掛4~5枚擬餌,擬餌分別掛在船尾兩邊及船舷兩側的釣竿(Outer-Rigger)上,而第5枚擬餌則拖在中間(Center-Rigger),有時中間并不拖拽擬餌,而是拖一些會產生水泡、聲音或反光的戲弄者(Joker)來誘魚,使魚追咬左右兩邊的擬餌。
拖釣的速度可分為低速和高速兩種,通常低速拖釣是指5~8海里/每小時,高速拖釣是指9~12海里/每小時,具體的拖釣速度視擬餌的大小和種類而定。每次拖釣行程,需至少3人出行,包括一名船長、一名助手和釣手。如果釣手多于一位,作釣時就要輪番拖釣或自行決定看守時間。當中魚(Strike)時,釣手要坐上搏斗椅(Fighting Chair),扣好安全帶準備搏魚,而助手或非看守時間的釣手可收回其它擬餌線組以防纏線。
咬住擬餌的魚類大多會猛烈沖刺一下,尤其是中鉤后的一瞬間(被稱為:First Run),魚兒都會猛烈拉扯一段距離,聽到I.G.F.A標準最高釣力130磅釣線不斷發出哀鳴,船長會立刻倒艇以降低魚兒的沖力。
拖釣其實是一種昂貴的運動,香港并不是馬林一類大型魚類的洄游海域,因此在香港的海域內只有鬼頭刀、吞拿魚、鮫魚等,鮮有馬林。這也是拖釣在香港并不普及的原因之一。
拖釣用餌可分為三種:生餌、死餌和擬餌。使用不同類型的魚餌將獲得不同的效果,若使用死餌,會比較受鯊魚的青睞,但旗魚的就餌率會降低。反之,若使用擬餌或生餌就比較受旗魚的歡迎了。
拖釣擬餌的原理是依靠船只在航行過程中產生的動力拖動擬餌的頭部,使其產生壓力而擺動,仿佛一條魚兒在游動或逃走一般。拖釣所用的擬餌可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頭和尾。頭主要是控制擺動的動作,尾則主要是顏色和長度。擬餌的頭尾組合千變萬化,就象磯釣中的浮波一樣,并無一定的規律,當然也沒有一定能有所釣獲的組合。擬餌的選擇要綜合考慮釣場、天氣、水溫、航速和對象魚等多種因素,釣手作釣時要懂得取舍,才能釣到魚。
拖釣擬餌的頭部有很多種類型,比如有一些擬餌拖動時會在水面滑行,利用頭部的平面激起水花,而有一些擬餌會在尾部釋出水泡,又有一些擬餌會左右或上下擺動,還有一些擬餌受航速的影響會潛入不同深度的水層,甚至有一些擬餌會模擬飛魚狀,擁有一對羽翼,拖行時會在水面跳躍……
釣手在購買擬餌時,會發現有些擬餌的外包裝上注明了專釣某種魚,但其實擬餌間的區別并不大,如注明專釣吞拿魚的擬餌,難道用來釣旗魚時,旗魚就不吃餌了嗎?當然不會這樣,這種標注最多代表此款擬餌能夠到達適合該對象魚的水層深度罷了。
至于擬餌的尾部,也有不同材質、顏色及長度的選擇,大多擬餌的材質是塑料,也有尼龍材質的。擬餌尾部的顏色眾多,可分為單色、上半和下半或里面和外面的混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