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蘭,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其首都為威靈頓,但最大的城市為奧克蘭都會區。新西蘭的總人口數量僅有480萬人,是由 74%的歐裔、14.9%的毛利人、11.8%的亞裔、7.4%的太平洋島民、1.2%的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人和1.7%的其他人種所組成的國家。新西蘭的生活水準相當高,在聯合國2017年人類發展指數中國排名第七位。
新西蘭主要由兩大島嶼組成,即北島和南島,兩島以庫克海峽位分界線,首都威靈頓即位于北島末端處,除此之外還包含了一些其他的小島嶼。新西蘭氣候宜人,環境清新,風景優美,旅游勝地遍布,地表景觀豐富。在新西蘭,旅游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約為10%,是僅次于乳制品業的第二大創匯產業。新西蘭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和湖泊,尤其是北島的魯阿佩胡火山地區,四周共有14座火山、1000多個高溫地熱噴泉以及各種沸泉、噴氣孔、沸泥塘和間歇泉等千姿百態的奇景,也因此形成了世界罕見且獨特的火山地熱異常帶。
在古老的新西蘭的南北兩島上,因為沒有走獸和蛇類,所以鳥類不必逃避,而且因為地面上的食物極為豐富,所以鳥類飛翔的能力逐漸退化。新西蘭分布著很多當地特有的鳥類,而且有不少是無翼鳥。因此,新西蘭還有“無翼鳥故鄉”的稱號。但是自從毛利人、歐洲人相繼發現這塊處女地以來,他們帶來的外來物種,如鼠、狗、羊、牛、馬、貓等,不僅逐漸變成強勢動物,也改變了新西蘭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此外,島上的白鼬會對雛鳥構成威脅,加上人類活動,如開墾、建設等,便破壞和侵犯了原本鳥類的棲息地,目前新西蘭已有50余種鳥類走上了絕種之路。例如巨型恐鳥,這種鳥類站起來高達4公尺,但現在只能在博物館里看到它們的骨骼標本,目前僅恐鳥就有15種已經滅絕。在新西蘭,只有鷸鴕(幾維鳥)是唯一幸存下來的無翼鳥。鷸鴕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如發,由于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鷸鴕很容易受到驚嚇,且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夜間進行,所以要觀察它們的生態并不容易。鷸鴕覓食時會用尖嘴靈活地刺探,長嘴末端的鼻孔可嗅出蟲子的位置,進而上前捕食。它們的壽命可達30年,算是很長壽的鳥類。
在2017年上半年,寶飛龍神奪團隊曾兩次前往新西蘭進行探釣。在這兩次探釣過程中,新西蘭的很多事物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新西蘭期間,我們參觀了懷托摩螢火蟲洞、懷托摩洞(Waitomo Caves)、魯阿庫利洞(Ruakuri Caves)、阿拉奴伊洞(Aranui Caves),其中以魯阿庫利洞的參觀時間為最長,我個人也剛好最喜歡那里。新西蘭的螢火蟲跟我們所熟知的螢火蟲不太一樣,它們不會飛,只是掛在洞穴的巖壁上,因此這些螢火蟲為了捕食其他昆蟲,在幼蟲期就不僅能發光,還會吐出細細的絲。這些細絲上有許多水滴,像極了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洞內昆蟲循光而來,撞到絲上就動彈不得。螢火蟲幼蟲感知到有其他昆蟲“自投羅網”之后,便會爬過來美餐一頓。美麗螢光下的水晶珠串,竟是危機四伏的垂釣線!洞中螢火蟲的生命周期為一年,幼蟲經6~9個月變成成蟲。幼蟲會發光吐絲,其螢光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變得越發明亮。奇怪的是,成蟲有翅膀卻沒有嘴巴,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是瘋狂地交配產卵,直至筋疲力盡。兩三天后,它們會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舍身給自己的后代作食物。在參觀懷托摩螢火蟲洞時必須注意,絕不能任意觸摸任何東西,而且洞內禁止喧嘩拍照。新西蘭的這幾個鐘乳石溶洞都是毛利人與英國探險家發現的,所以為了保留文化尊重,直到今天景區里面的工作人員都是毛利人。
我們的作釣地點
我們此行的主要釣點是新西蘭的白島(White Island)。位于華卡塔尼外海的白島,就好像是一座火山,但事實上它確實是由三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島。此島是新西蘭最活躍的火山,形狀像馬蹄,這里最年輕的火山錐經常噴發,熱水、蒸汽和有毒氣體會從火山口溢出。白島的有記錄溫度曾達到800℃,而且火山口的地面被火山灰所覆蓋。在過去,此島盛產硫磺礦。
除白島之外,我們前往的釣點還有三王群島。三王群島由13座島嶼組成,位于北島西北端雷恩加角西北方,濱臨南太平洋與塔斯曼海。三王群島的總面積為4.86平方公里。因為這里的確非常偏僻,所以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很多大魚,而且非常適合海釣。但是隨著近幾年陸續有國外釣客前往三王群島進行作釣,這里的知名度也變得越來越高,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比較熱門的海水釣場之一。
我們所前往的兩處釣點之中涵蓋了很多新西蘭的優質魚種,比如被譽為頂級食材的HAPUKA魚(石九公)、一種被當地人稱為BASS的深海石斑魚,當然也有很大概率會邂逅拉力十足的青甘魚,偶爾還會遇見新西蘭特有的藍鼻魚。藍鼻魚是鯧魚家族中的一員,它的背部黑中帶藍,肚皮則是銀白色。藍鼻魚的特點是團頭大嘴,外觀相當獨特。它們一般都生活在新西蘭的深海,是新西蘭最著名的出口魚種。要知道,海外市場對藍鼻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澳大利亞和美國。藍鼻魚的肉色潔白,肉質比較緊實,而且營養豐富,是新西蘭非常有經濟價值的海產品之一。
西南太平洋上的征戰
針對這次新西蘭釣行,我們準備了很多專業的海釣裝備。針對一些底層魚類,我們特地選用了寶飛龍神奪的奇龍系列鐵板竿,因此鐵板釣法也是我們的主要釣法。此外,我們還準備了一些水面系的裝備,當然這些裝備主要是針對新西蘭周邊海域的青甘魚。
新西蘭被很多釣友稱作“世界上最后一片凈土”,這里絕對是目前世界上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國家之一,空氣和海水污染問題都與這里無緣,因此海洋生物也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得到了良好的保育,品種非常豐富。因為這里生存著各式各樣的魚類及海洋生物,所以這里可謂是海釣愛好者的天堂。
在作釣過程中,由于我們事先在這兩處釣點進行過探釣,所以收獲還算理想,我們都收獲了期待中的對象魚。通過水面系釣法,我們擒獲了很多青甘魚;而采用鐵板釣法釣底的時候,我們會釣獲一些石斑魚、HAPUKA魚,偶爾還會遇到珍貴魚種藍鼻魚。不得不說新西蘭的海洋魚類保育工作進行得非常嚴格,所以我們在新西蘭海釣時要注意做好環保工作:未達到要求規格的魚類、龍蝦等,即使釣上后也需要重新放回海洋中;只有釣到規定規格以上的海鮮,才可以留下烹調后食用。
雖然我們寶飛龍神奪團隊對于新西蘭那純凈的大自然環境早有耳聞,但當一些初次到訪的隊員親眼見證了這里廣袤的土地和高山湖泊之后,都情不自禁地感嘆這里純凈的美。新西蘭作為一個靠近南極的島國,其美麗的海洋資源也是可圈可點的。我們作釣的海域島嶼眾多,人煙稀少,湛藍深邃的海水隨處可見。新西蘭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保護完好的大自然環境,也擁有了世界上頂級的漁業資源,所以在新西蘭釣魚真是多重方面的享受。我所說的釣魚不僅僅是指海釣,因為新西蘭擁有無數清澈見底的湖泊、河流、溪澗,因此這里也是淡水垂釣愛好者的天堂。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西蘭土著毛利神話中,新西蘭北島就是被半人半神的毛伊從海里釣上來的大魚,“北島”的毛利語Te Ika a Maui的意思就是“毛伊之魚”。希望對新西蘭的海洋對象魚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找機會來這里挑戰一下,我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