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盡管上海自貿區不是國內唯一的自貿區,但其金融創新絕對是所有自貿區中最有代表性的。
早在上海自貿區成立3周年前夕,浦東新區副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曾對“金融成績單”給予了肯定:“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浦東金融開放創新的步伐明顯加快,在金融服務業開放、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一批創新成果迅速涌現并得到復制推廣。”
今年正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自貿區建設進入第5年。
2月22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召開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署推進2018年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工作。“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的階段,關鍵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應勇指出,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的要求,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進一步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實現重點改革任務新突破,以更大的作為彰顯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接下去上海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努力成為“一帶一路”投融資中心和全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
從上海自貿區掛牌算起,金融改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業內人士形象地稱之為“從DOS系統升級到Windows系統”。
“1.0版”確立了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的總體政策框架,推動了金融改革的順利起步。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后,“一行三會”(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出臺了支持自貿區建設的51條意見(簡稱“金改51條”)。
其中,人民銀行的30條意見涉及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風險管理六方面內容;銀監會的8條措施主要是支持中外資銀行入區經營發展,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區內銀行業;證監會的5條措施旨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度;保監會的8項措施側重于完善保險市場體系,促進功能型保險機構的聚集。
同時,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與上海銀監局、證監局和保監局先后出臺了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外匯管理等十余項實施細則。這些意見和實施細則共同構成了上海自貿區前兩個階段金融改革的總體政策框架。
2014年5月,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和企業都可以接入這個系統,實現與境外金融市場的融通。從此,上海自貿區金改進入了“2.0版”時代,其標志是圍繞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投入實施、以自由貿易賬戶為核心的強大的風險管理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在這個階段,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業務得到全面發展。
2015年2月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境外融資與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實施細則》及2015年10月29日人民銀行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的《進一步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金改新40條),被認為是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3.0版,主要任務是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有管理的自由兌換、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