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2017年版)》發布,這是全國首張按照國際慣例編制的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
據悉,上海自貿區確立了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形成了與國際通行規則一致的市場準入方式。經過3次修訂完善,目前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由190條縮減到122條,90%左右的國民經濟行業對外資實現了準入前國民待遇。
截至2017年12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共有56家金融機構通過分賬核算系統驗收,開立7.02萬個FT賬戶,累計融資總額1.1萬億元,賬戶內資金余額2176億元。
上海提出,2018年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工作要實現五個新突破,深化拓展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和主體范圍正是其中之一。3月16日,上海市臨港地區企業服務局向臨港地區各企業發送了一則通知,大意是要將該地區符合相關條件要求且有真實跨境金融服務需求的企業,納入FT賬戶拓展名單。此舉標志著在上海自貿區啟動近4年的自由貿易(FT)賬戶,開始了上海全市的新一輪擴容。
與FP賬戶擴容同步推進的還有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引領自貿區發展的評估體系建設。3月17日,《自貿區卓越指數指標體系》在上海發布。這一體系參照國際權威指標體系,為中國自貿試驗區確立了國際化的最高標準及相應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