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剛
疼痛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很多人都認為疼痛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疼痛具有保護性和防御性功能,能警告機體正在遭受某種傷害,提醒機體擺脫傷害。約有70%的病人是有疼痛癥狀后才去醫院就醫的。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疼痛帶來的痛苦經歷。疼痛如此普遍存在,以至于人們有時對它不以為然,痛就忍著點,別那么嬌氣。然而,“忍痛”危害極大,不僅使患者遭受痛苦,而且會造成心理上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可對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功能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帶來各種并發癥。例如,疼痛導致焦慮、恐懼、抑郁、失眠、產生無助感,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阻礙社交活動。疼痛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和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疼痛還可能會導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胸腹部疼痛引起的肌張力增加,可造成患者通氣功能下降;疼痛可導致淋巴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多和網狀內皮系統處于抑制狀態等免疫系統的改變,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疼痛導致高血糖、蛋白質和脂質分解代謝增強,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慢性疼痛可使患者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持續的疼痛還會縮短壽命。
由此可見,疼痛不僅給病人造成傷害,急性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可以轉變成慢性疼痛,形成一種“記憶痛”。科學實驗證實,當疼痛一產生就開始治療,急性疼痛會得到控制,避免轉化為慢性疼痛,疼痛也不會維持太久。所以,當疼痛產生的時候,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慢性疼痛的治療目標是解除或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鎮痛藥,防止或減少疼痛復發。醫生會通過安全有效的方法綜合治療疼痛,常用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神經阻滯或注射治療、微創治療、物理治療、康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