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玉
一九九六年春,我帶隊到東北三省學習、參觀,一路上順心如意,收獲頗豐。但最后從大連乘飛機返回時,卻遇到了險情,至今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
那天是四月一日,天剛剛放亮,卻驟然刮起東北風。頓時天昏地暗,風呼呼作響,不時發出凄厲的尖叫,往返大連至煙臺的輪船停渡,我們急得團團轉。本來安排的是八點坐輪船,下午在煙臺召開座談會,第二天到威海做些準備,第三天就在文登旺疃召開全省現場會議的。一環扣一環,早就安排就緒,這可怎么辦?經設法與山東航空公司聯系,得到意想不到的關照,遂決定改乘飛機返回。我們與組建不久的山東航空公司打交道,能乘坐本省的飛機,心中十分高興。不過,由于是臨時調劑安排,只能坐小型飛機。權衡起來,又覺得只要馬上動身,不耽誤行程,不拖延時間,其他方面就不好考慮那么多了,哪能十全十美呢?
飛機離開大連,在大海的上空飛翔,只覺天際浩渺。飛機雖是龐然大物,卻猶如海上的小帆船,上下顛簸起來,急一陣,慢一陣,又急一陣。我心里開始不安起來。好在隨著后來的情況稍有好轉,擔心也被漸漸地拋向了大海。
誰知,飛機來到煙臺上空卻不進機場,只在空中兜開了圈子。開始,那一覽無余、整齊優美、界限分明的海岸像一幅幅生動的油畫,不時地閃現在眼前,把我的注意力幾乎完全拉了過去,我心里還沒有產生緊張的情緒。忽然,播音響起:“由于機身一部件的原因,飛機不在煙臺機場降落,改向濟南。”雖然聲音緩慢、平淡,但我的腦子里翻滾起許多問號:是什么部件?為什么不在煙臺著陸?大家互相觀望,空氣幾乎凝固。這時,飛機離開煙臺上空,平穩地西行,映入眼簾的是膠東大地的壯麗河山、富饒的城鎮村莊、生機盎然的農田。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從空中眺望我可愛的山東大地,本應該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但心情卻猶如大海的波濤,始終難以平靜,腦子里不時地響起那播音員的聲音,揮之不去。一路上不時地發覺手心浸出了汗水,心情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飛機來到濟南機場上空,我心里舒了一口氣。飛機在機場上空轉起來,轉了一圈又一圈,數也數不清了。我猜想,這可能是想耗盡飛機的燃油,避免落地起大火;也可能是在研究對策,盡量減少所受損失吧。正想著,飛機順利平穩地降落到地面上。我們都默然無語,好像還沒有從緊張的情緒中放松下來,就被催促著走出飛機出口。來到廊橋梯上,只見一大群人正急促地向我們涌來。省航空公司的一位同志拉住我的手高聲地說:“可接到你們啦!”“我們也都嚇壞了。”“沒事,沒事,這不是沒事嗎?”當我們坐在機場的汽車上,發覺飛機旁邊停著幾輛消防車、救護車,燈光一閃一閃地正準備離開,我心中又涌起不少疑問,更感事情嚴重:“呀!竟然已準備到這種程度了!”
后來坐下來慢慢地交談,我才對實情略知一二。原來我們乘坐的這架飛機離開大連后,機身下面的一個起落架一直不能收上去,被斷定失效。如這樣在煙臺機場落地,肯定要有一場災難發生。之所以改到濟南機場,是考慮到這里設備多,技術人員多,或許能做一些補救。但是當飛機在濟南機場上空盤旋時,機上人員和機場技術人員進行了多次對話指導,急中生智,終使那起落架變得能收能放了,恢復了原來的性能,這才使我們幸免于難。
每當想起這件事情,我就對那些敢于排險、善于排險的同志充滿了極高的敬意,對我們的航空事業寄予無限的信賴。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