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季愚
摘要:《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個人在文學創作領域打造的一部巔峰之作。本文從英雄主義視角,剖析了這部作品的主人公圣地亞哥身上的生存潛能和與命運不斷抗爭的勇氣,以幫助讀者更好地領略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硬漢精神。
關鍵詞:《老人與海》 英雄主義 海明威 悲劇
英雄主義一直是文學創作領域一個不朽的話題,但大部分英雄主義題材的文學作品帶有一定程度的“神話色彩”,讓人感覺到英雄高不可攀、遙不可及。而《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身上的英雄主義是可觸可摸、可感可想的,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命運、生存和英雄的看法,成為世界文學領域的一部勵志之作。
一、《老人與海》中的悲劇式英雄主義描述
(一)圣地亞哥孤獨、凄慘的身世
圣地亞哥與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完全不符。他既不是年富力強的壯年,也沒有任何超人的技能,而是一個沉默寡言、離群索居的老人。厄運一直糾纏著他,他早年喪妻,感受不到任何的親情。別的漁夫都嘲笑他是個失敗者,不屑與他為伍。唯有一個心地善良的小孩馬林諾與他比較親近,但由于他的厄運,又不能一直陪伴著他。這樣的身世無論放到什么樣的年代、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都是孤獨的、凄慘的。
(二)主人公碰到大馬林魚前的嘗l參遭遇
在碰到大馬林魚前,圣地亞哥已經在海上漂泊了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一直陪伴他的小男孩馬林諾也被迫離開了他。圣地亞哥被孤獨、恐懼、饑餓共同營造的悲情氛圍包圍。沒有獵物,沒有同伴,這對于一個年老的漁民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打擊。但圣地亞哥并沒有氣餒,也沒有退卻,反而大膽地開始了他的第八十五天出海。這一次出海吹響了他身上那種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精神“號角”,讓人極為震撼地感受到了一種超我的存在。
(三)同大馬林魚不服輸的、令人絕望的斗爭過程
前八十四天的苦難已經把圣地亞哥折磨得十分狼狽,遇到體量巨大的大馬林魚,圣地亞哥并沒有想著逃命,而是決意跟大馬林魚“奉陪到死”。精力充沛的大馬林魚和筋疲力盡的老人,其中力量的懸殊可想而知,而圣地亞哥的絕地反擊標志著他英雄主義歷程的正式開始。盡管力不從心,圣地亞哥還是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想要捕獲大馬林魚,一直打斗、廝殺了兩天兩夜才把那條大魚制服。
(四)一無所獲的勝利
成功捕殺大馬林魚的圣地亞哥無疑是勝利的,大馬林魚的尸體就是他的戰利品。但這部作品的悲劇之處在于,一群鯊魚不停地追逐和吞食圣地亞哥綁在船上的大馬林魚尸體。圣地亞哥沒有放棄自己的戰利品逃跑,而是義無反顧地開始與鯊魚搏斗。鯊魚打掉了他的魚叉,他順手把小刀綁在了槳把上當作武器;槳把被鯊魚拍斷后,他又抄起木棍繼續戰斗。在這個過程中,圣地亞哥身上永不言棄、戰斗到死的信念和精神再一次被放大,讓人由衷地折服。鯊魚終于被擊退了,大馬林魚也被它們吞食得一干二凈,只剩下一副骨架。圣地亞哥雖然一無所獲,但他是勝利的。小男孩馬林諾的安慰和承諾足以證明他有擺脫厄運、打敗命運的勇氣和能力。
(五)充滿活力的精神和老邁的現實的反差
《老人與海》中悲劇式英雄主義的精髓體現在圣地亞哥充滿活力的精神和老邁現實的對比、反差。圣地亞哥是個不折不扣的、孤獨的老人,早年喪妻、無兒無女,只能靠捕魚為生。“消瘦憔悴”的面容,“勒得很深的傷疤”并沒有為他帶來豐厚的戰果,反而被其他漁民所嘲笑、戲弄。盡管現實如此不堪,圣地亞哥的精神卻一直是積極的、向上的,甚至有著常人沒有的勇氣和魄力。他本可以安穩地度過余生,卻選擇到大海中尋找激情,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年老的身軀和充滿活力的精神之間的反差,以退求生之路和以進求險之路的對比,圣地亞哥每一次做出的選擇都讓人出乎意料,又極為敬仰。
二、失而不敗的英雄
圣地亞哥本一無所有,但卻極力追求生命的意義。他不斷主動地進取,并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展示或炫耀什么,而是受生命之力的號召和生存潛能的驅使。他看透了生命的本質,把進取和戰斗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遇到大馬林魚時,他本可以以退為進,尋找體型小的獵物。然而,他卻不屈不撓,選擇與大馬林魚搏斗到底。鯊魚襲擊自己捕獲的獵物時,他本可以扔下戰利品,輕松地逃命,可他卻不顧筋疲力盡之軀拿起手中的魚叉與鯊魚展開殊死較量。在海上獵食的日子里,圣地亞哥曾多次被大魚、被風浪拖向寂寥危險的深海,但他從未想過落荒而逃;他用年邁身軀和永不服輸的精神力量樹立起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
三、結語
圣地亞哥是一位普通的人物,他的生活圍繞著“出海—捕魚—獵鯊—返航”四部曲進行。這不過是一種維持生計的手段,他卻表現出了令人震撼的生活熱情與生命激情,賦予了平凡的生命以崇高的內涵,讓枯燥、單調的生活閃耀著令人敬仰的英雄主義之光,向我們展示了平凡人身上的超凡勇氣和信念。但是,海明威創作這部作品的本意不是展示,而是引導、啟發、號召、鼓舞,這一點值得讀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