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醫教結合,智慧康復”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多的滲透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各學科教學中,就本人所執教的唱游與律動課的教學經驗,將奧爾夫音樂通過游戲導入、節奏運用、訓練聲勢及動作、樂器應用等形式和唱游與律動教學相互滲透。構建以故事和游戲為背景,用動作輔助引入的螺旋模式課程。探索出了奧爾夫音樂與唱游與律動結合基本教學流程:點名問好-熱身-律動-放松,再見歌。以此豐富拓展《唱游與律動》課程資源,提高智障兒童對音樂的感知、理解和表現能力,推動培智學校教師專業成長進程。
嘗試奧爾夫音樂在唱游與律動滲透方式
一、游戲導入
奧爾夫認為:所有的音樂教學應當從“游戲”入手,通過即興演繹達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因此,在唱游與律動教學中,我根據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和動作不能協調的特點,選擇以游戲和模仿導入,幫助孩子加強記憶和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課例1:學習歌曲《小鴨子游泳》時,我首先提問孩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小鴨子是什么樣的?”“你知道小鴨子是怎么叫的嗎?”“哪位小朋友上來模仿小鴨子呢?”啟發其他小朋友也上來模仿小鴨子的叫聲還有一搖一擺走路的樣子,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動起來。接下來我又問:“那小鴨子是怎樣游泳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模仿一下?”然后播放音樂,小朋友們可以伴隨著音樂進行表演。在一遍遍的播放音樂進行游戲的過程中,無意中加強了記憶和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二、運用節奏
奧爾夫音樂認為兒童音樂才能的發展,應從其自然趨勢出發。因此唱游與律動教學中引入奧爾夫音樂的“節奏基石”——由語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樂意味的字、詞拼成的最小節奏單元的訓練方法,激發孩子興趣,培養節奏感覺,強化自我意識。
1.字詞節奏朗誦起始教學
對于智障兒童的節奏感培養,最需要用最簡單的技法得到最好的效果,以字詞節奏朗誦作為“節奏基石”的訓練方法最佳選擇。
課例2:班里的孩子姓名有的兩個字,有的三個字,剛好符合“最小節奏單元”。我特別選擇了一個自閉癥的孩子的名字楊x,與另外單純智障的孩子崔xx,以他們的名字來作“節奏基石”的訓練。即:楊x,崔xx。孩子們對朗誦同學名字格外起勁。在這兩種節奏型掌握了之后,再把同學分成兩組,一組念“楊x”,另一組念“崔xx”,合起來念,從而形成簡單的二聲部。再進一步把兩個名字連起來,構成兩小節4拍的結構單元。由一組先開始,另一組在兩拍之后再進入,則形成了最簡單的卡農形式。這種用孩子姓名所做的“節奏基石”訓練,不但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感覺,而且強化了他們的自我意識。
練習時也可換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食物名稱、動漫卡通、動物名稱、交通工具等進行節奏教學。這會使學習充滿樂趣,通過螺旋式上升的節奏感訓練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
2.兒歌練多聲部節奏朗誦
對于中輕度的智障兒童我們可以用童謠為例進行節奏訓練,通過多聲部節奏朗誦伴以律動,使學生體驗節奏教學的樂趣。
課例3:《兩只老虎》童謠:兩只 老虎 | 兩只 老虎 | 跑得 快 | 跑得 快 | 真奇 怪 | 真奇 怪 |
a.用手拍二拍子節拍,使學生能跟上拍子說兒歌。
b.圍成圓圈走節拍念兒歌,手也跟著拍節拍
C.分成三個組輪說(分三組邊念邊走圓圈)
d.只念兒歌不拍手,自然的走圈,讓學生適應去掉節拍的感覺。
e.加入聲勢伴奏分三組:一組拍手、二組拍腿、三組念兒歌(完成后交換聲部)
f.每個學生用三種節奏說和律動
g.圍成三圈輪說和律動,每組錯開一小節形成“卡儂”形式。
通過多聲部節奏教學能使學生一腦多用,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學習,培養和鍛煉他們的控制力。
三、訓練聲勢
奧爾夫音樂認為音樂應該是和身體動作相融合的。智障兒童更需要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通過感受節奏律動內化為動態的心理平衡能力。唱游與律動教學中引入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的奧爾夫聲勢設計,訓練孩子身體各個部位的平衡及與他人合作能力,增強集體主義感。
1.純正聲勢
聲勢是用人的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節奏的一種手段。它由拍手、跺腳、拍腿、捻指這四個基本形式。
課例4:教學《四拍子的游戲》時,可以通過聲勢訓練培養學生穩定的拍率感。a.出示4張白紙分別代表4節,白紙上有一根筷子代表一拍。
b.教師按4/4拍帶領學生念“DaDaDaDa,并以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的形式做出來。連續反復,形成穩定的拍率感。
c.練習中任意抽出來一張紙,形成空拍,此拍休止,次拍相應聲勢動作停止,讓學生以兩手向外翻做休止。
d.引入放2根筷子的紙,念“TiTi”,教師把這張紙任意蓋在其它4張紙上,采用各種組合法,使拍率不變,形成固定音型。
e.根據需要引入十六分音、前八后十六分音、前十六后八分音等各種節奏型。
在看似簡單卻變化無窮的節拍節奏聲勢訓練學生勻速拍率感,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育原本性理念的教育特點。
2.摻和動作
對于中輕度智障兒童則要求他們多器官參與活動,在玩、說、動、奏的動作摻和過程中去感知節奏,體驗節奏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
在奧爾夫聲勢訓練中,每個孩子不需要任何動作準備就能做到。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節奏。
四、樂器應用
奧爾夫說:“我追求的都是通過要學生奏樂,即通過即興演奏并設計自己的音樂,以達到學生的主動性。”我將奧爾夫樂器純節奏性樂器(三角鐵、鈸、串鈴、手鼓、沙錘等)引入唱游與律動教學,隨著音樂即興演奏,培養孩子奏樂的靈活性、想象力、創造性以及合作能力。
由于打擊樂器的演奏技術簡易,和聲思維單純,而且伴奏的各個聲部均以固定的節奏型為基礎。因此在唱游與律動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學生各選一種樂器,讓孩子一開始就利用奧爾夫樂器作自由即興性演奏,打出不同強弱的節奏,邊敲邊做舞蹈動作,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學校沒有條件購買這些打擊樂器,當然也可以利用其它能發類似聲響的東西來代替,如:鼓類聲響——拍桌子、敲紙盒等;散響類聲響一搖晃鑰匙串、文具盒、裝了沙子的瓶子等;木質類聲響——敲鉛筆、筷子、竹竿等,為孩子們參與和體驗音樂找到了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