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駿
摘要:中國的古漢字歷史悠久,形象生動。核心古漢字的提煉,推進了語文教學的本色回歸。核心古漢字運用于閱讀,有助提升學生的提煉、概括、思維能力,可清晰梳理故事情節(jié),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題。
關鍵詞:核心古漢字;閱讀教學;瓶頸
當前,大部分語文老師熱衷于文本的分析和講解,往往以教師的講解和分析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以教師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代替學生的體驗感受。學生的自我感悟意識缺失,語文的本位功能缺失,形成了閱讀教學的瓶頸。語文教學中運用核心古漢字教學,是在語文教學中,以單個漢字形式的教學為核心,來設計一堂語文課堂教學。選擇課文核心古漢字,帶領學生深入到語境,體味和感悟課文的核心內容,體會文本言語的意義和意味。核心古漢字的提煉,更加推進了語文教學的本色回歸。
一、核心古漢字在閱讀教學中藥引作用的體現
中醫(yī)里的藥引子均是極普通的食品,如大棗、生姜、蔥白、酒、醋、蜂蜜等,但它們起著引藥歸經,解除藥物的毒性,增加療效,改變湯劑中某些異味等作用。同樣,核心古漢字在閱讀教學中也有如下類似的作用:
1、提綱挈領,引藥歸經
藥引可引導藥物對機體的某一部位或臟腑充分發(fā)揮治療作用。如治療腎陰虧的六味丸,常以淡鹽水作為藥引送服,因為咸味可以引導藥物入腎。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根據文章要表現的主要對象,可以提煉出核心古漢字“母”。其甲骨文字形為“”,像母親有乳之形,從“女”,取跪姿,可理解為古時婦女社會地位的低下。由此字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篇文章所表現的老舍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贊頌之情以及母親勤勞、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的探討。“母”字就是引導藥物入腎的藥引。
2、增強療效,突破難點
藥引可提高主藥的療效。《我的空中樓閣》一文,一語雙關,既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又指“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感情寄托。學生的認知很難深化到這種境界。若以“幽”字介入,則可以強化學生對作者情感寄托的理解。“”,兩個“幺”,微小(火)+,表示火光微弱。造字本義:火光極為微弱。引申為形容詞:深邃的,僻靜的,寂靜的。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才是作者所追求的。
3、解表化濕,回歸中正
有些藥物有一定毒性,加入引藥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莫言的《賣白菜》一文,怎么理解文章中的“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錢?能不能說這個小孩的本質是壞的呢?可以抓住本文的核心古漢字“貧”。“”,會意兼形聲。從貝從分,分亦聲。“貝”是古貨幣,一個“貝”還要分開,表示貧困。本義:缺少財物,貧困。明白了當時“糠菜半年糧”的困境,學生自然能夠對當時“我”的行為多一個角度的理解。
4、緩和藥性,保護正氣
有些藥物作用猛烈,加藥引可緩和藥性,并保護正氣。上面提到的《賣白菜》一文,還可以追問學生:“貧”字加點是什么字?提煉出第二個核心古漢字“貪”。甲骨文=(口,含在嘴里)+(貝,古代最早的貨幣),表示愛財至極,含貝在口。造字本義:對錢貝迷戀到想把它吞下去。告誡學生:人窮不能志氣短,再窮也需真誠實在,不能因為多了 “一點”的放縱,最終發(fā)生“我”不愿看到的“最壞的事情”。
二、怎么選擇核心古漢字
1、抓住能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的核心古漢字
抓住核心古漢字展開教學的目標就是指導學生能夠高屋建瓴、以簡馭繁地把握整篇課文。通過對文本巧妙的處理,讓學生逐漸形成對課文主線的把握能力。例如閱讀《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學生會對小說里面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無從下手。通過抓核心古漢字“黛”,就可以化繁為簡。“黱”,畫眉也。從黑,朕聲。——《說文》。鍇本作畫眉墨。字亦作黛。賈寶玉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文章里面是這樣寫的:“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魘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什么叫罥煙眉?一般認為,這是一種很罕見的眉毛,據說是只有極品美女才有的眉毛,因為很少見,也很難形容。總體而言,就是淡淡的如一抹煙霞一樣的眉毛。 這種眉毛,和我們古代宋元明清以后到現在很流行的王熙鳳擁有的柳葉眉也不一回事。那是一種細細的彎彎的眉毛。由這個核心古漢字,講到主要人物的眉毛特點,再由眉毛的特點轉而談到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和關系,學生很容易就能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的特點以及人物的相互關系聯系在一起理清故事情節(jié)。
2、抓住能點明文章主旨 的核心古漢字
在閱讀教學中,有時候文本的核心古漢字就是文本的主旨,它揭示了文本的主題內涵。抓住它,就是抓住了文本的中心內容,理解了文本內涵的精神核心。通過它,就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語言對詞語進行情景描述,把漢字的豐富內涵和暗藏的情感像火種一樣投入學生的心中。比如在閱讀《好雪片片》的時候,很多學生常常歸納的主題為“理解、包容、善良”。我在指導學生欣賞的時候,抓住文本中“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時我真正感覺到人明凈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樣的污穢,都會從心的深處涌出。”這句關鍵句,利用該句中的核心古漢字“善”來解讀。善,甲骨文=(羊,即“祥”)+(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溫和,所謂“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 將一雙眼睛寫成 。有的甲骨文將一雙眼睛寫成和。有的甲骨文將一雙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兩個“言”),表示言語祥和親切。造字本義:神態(tài)安祥,言語親和。篆文承續(xù)金文字形。隸化后楷書 將篆文的 寫成 ,將篆文的兩個“言”寫成“卄”加“口”的。學生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通過核心古漢字和情節(jié)再現,可以歸納得出: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好本質,都要學會給他人以溫暖。
漢字的歷史悠久,每個漢字的形成,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特別是古代的漢字,每一個都是語文教學的鮮活素材。針對不同文章提煉出合適的漢字,把它作為“藥引”,就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走近閱讀,喜歡閱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2]《現代閱讀教學論》——韋志成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