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滑縣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安陽 456400
智慧安全管理借助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建立覆蓋全部生產區域的安全信息傳感網絡,為安全管控提供網絡基礎。采用GPS/北斗、WiFi、藍牙、超寬帶等不同類型的定位技術,滿足對人員、設備、環境的定位需求,采用智能安全帽等智慧穿戴設備、智能傳感終端、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硬件監測人員、設備、環境的狀態,采用人臉識別、電子圍欄、圖像分析、越界分析、聲學理論、氣象學技術,進行隱患排查,自動識別人員違章、設備異常及環境風險。
通過全維度信息感知、大數據融合、智慧計算和自主管控,建立風險與預警標準體系、制度體系、管理體系及配套系統,遵循重點突出、責權匹配、全員行動、全面覆蓋、動態管理、閉環管理的原則。采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算法將感知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安全風險量化、分級,做到違章自動識別、隱患閉環管控、風險動態預警,通過推屏、語音、短信等報警方式發布風險、故障、事故、預測信息,適時啟動逐級匯報機制,適勢啟動聯動機制,降低風險,減少損失。使電廠具備智慧安全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通過指紋或聲紋身份識別,自動識別人員與設備佩戴人員身份,防止錯戴、替戴等情況,當現場人員脫帽時,自動報警,避免人員行為安全隱患。
(2)安全管理人員可通過遠程視頻,作業全過程對作業人員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減少人員行為違章,避免事故。
(3)通過智能系統,分配當天工作任務,設備開機自動播報當日班組安排、工作內容、安全警示等,進行安全分析,提高人員安全意識。
(4)通過智能定位,隨時對作業人員、巡檢人員現場位置進行管控,在現場布置安全帽監控點,實時監測現場施工人員分布情況。根據工作任務內容設置電子圍欄或危險區域,通過電子圍欄標出危險區域,當作業人員靠近時發出警報,從而避免危險[1]。
(5)自動危險源檢測與報警,一是能對現場有毒氣體、溫濕度進行自動檢測,達到報警值時,進行警告預警,保障工作人員生命安全;二是能對高壓電帶電檢測,檢修電力線路和用電設備時,在報警距離范圍內若發出報警聲,表明電力線路或用電設備帶電,否則不帶電;三是自動識別違章,發現人員違章作業時,執行報警邏輯,進行警告預警,保障工作人員生命安全。
(6)發生事故及時救援,人員現場發生意外時,通過安全帽一鍵呼叫功能,使發生意外可以及時得救援;領導通過一鍵對講功能掌握人員位置及工作區域,領導與現場人員實時對講,指揮人員處理事件,提升事件處理時效,減少傷害。
(7)智能預警,對近期現場安全隱患和現場人員違章情況,進行綜合統計分析,動態監測風險預警,變“事后處置”為“提前預防”,提前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1)運行人員:結合智能穿戴設備與現場智能設備實現生產現場人員的考勤,定位,危險警示等。
(2)檢修人員:結合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工器具,現場智能設備,檢修區域隔離,檢修區域人員管理等。
(3)其余人員:結合智能穿戴規劃檢查、游覽路線,結合AR現場講解,人工AI現場互動。
(4)未經許可人員:能通過攝像頭、紅外感應、聲波發現未經許可人員,進行聲光告警;并通知運行人會員,并對其進行鎖定。并預先聯動最近的隔離門窗,及告警設備,作好預警,禁止進入重要區域。
(5)動物:通過攝像頭、紅外感應、聲波發現后,通知運行人員,并對其進行鎖定。并預先聯動最近的隔離門窗,使用次聲波或其他設備進行效驅離。
現場安裝人臉或指紋智能門禁系統、智能鎖具,對進入現場人員進行管控,通過辦理工作票,對作業班成員進行授權,現場開鎖,非作業班成員拒絕入內,防止誤入區域,避免事故發生。
一是現場安裝全方位的攝像頭,視頻遠程傳輸到辦公室,通過視頻對設備進行檢查,減少人員現場巡檢;二是使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員巡檢,代替人員現場巡檢;三是安全管理人員可通過視頻監控,對作業現場實施全過程跟蹤監督管理,糾正人員行為違章,確保安全。逐步實現少人、無人目的,避免人員行為違章。避免事故發生。
采用具備視頻分析功能的新型監控設備,從作業人員穿戴設備視頻、安防視頻、設備監控視頻、車輛移動視頻,實現作業人員行為監督、軌跡記錄、違章預警、事故警告、事故分析,確保人的安全;監視設備,輪詢及時發現設備缺陷、隱患、異常、故障、事故,第一時間發現,同步告警,快速處理,避免更大損失;識別非法人員入侵,安防聯動確保人、財、物安全。
通過VR(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建立一個虛擬風電場作業風險評估演練系統。虛擬現實又稱臨境技術,是一種運用計算機對現實世界進行全面仿真的技術,能夠創建與現實世界類似的虛擬環境,通過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感受,操作人員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與虛擬世界進行交互作用,當操作人員自由運動時,電腦通過復雜的計算機圖形圖像算法運算,精確地調整
3D虛擬世界的影像以產生臨場感。依據實際現場環境和事件發生時的情景進行場景建模和事故救援案例虛擬重現,讓員工可身臨其境地感受未按安全規范作業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增強安全意識,學習事故前預防和事故后應急處理知識。
通過物聯網技術對電氣引發火災的主要因素(導線溫度、電流、電壓和漏電電流)進行實時監測監控,物聯網技術采集上傳電氣線路實時運行數據,分析隱患成因,實時發現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如:線纜溫度異常、電弧故障、短路、過載、過(欠)壓及漏電等),消除電氣火災隱患。特別是在短路及過載等極端情況下,智慧型滅弧電氣防火保護裝置能夠自動及時地切斷電源,使短路點及過載點無危險性火花產生,有效防止電氣火災的發生。
應用平臺集成工作票、檢查整改、現場設備實時安全、預警信息推送等內容,自動獲取ERP生產操作人員及設備信息,利用人員ID跟蹤實現發電廠生產區域自動導航功能,杜絕走錯間隔情況出現;利用聯網技術,實現位置相近的設備到位操作確認;對特定危險區域利用移動消息推送技術,實現安全生產信息共享,以減少生產區一些不知情危險發生。從ERP平臺上獲取相關的安全防護要求,按照安防的內容進行設置,移動端根據設備位置信息進行導航、信息推送等,并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位置到位確認等。同時利用視頻人臉識別、數據廣播等多種功能共同實現安全防護措施。在長期運行積累了大量安全監控及控制數據之后,進一步研究開發智能安全防護模型引擎,對獲得安全行為大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進行分類規則控制,進行分析與挖掘,為智能安全防范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智能化方法,主要應用在現場安全及危險源信息智能運算和消息推送方面[2]。
結合安全管理手段,統一兩票標準化、建設覆蓋企業的兩票系統,采用移動終端,實現兩票無紙化,簡化審批流程、加強過程管控,采用技術手段實現安全全過程監督,建立安全知識體系,逐步實現智慧安全管理。
重視發電企業安全是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要始終堅持“安全無小事”、“安全生產大于天”的原則,重視發電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才能確保發電企業生產效益。管理人員根據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情況,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智慧安全管理,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時要采取相應措施對各個生產系統進行智能檢查,發出預警,及時排除安全隱患與故障隱患,確保發電企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才能促進發電企業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