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玲玲
宜昌三峽送變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5
公司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核心人才培養。加強土建、技經、項目管理人才培訓力度,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尤其是青年人才培養,以改善人員老齡化,增強公司的后備人才儲蓄力量,以改善當前當下人員短缺、人才斷層的剛性問題。為此,筆者通過總結近年來人才培養工作經驗,從資源、環境等人才成長要素著眼,從平臺建設入手,變革創新、整合資源,構建了“S-C”青年人才培養模型,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的青年員工加速成長培育體系,全面開展青年人才培養,為企業創新、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備人才支撐[1]。
電力企業青年員工的來源主要來自高校招聘的應屆生,雖然給企業帶來了年輕的活力,但是由于電力企業的待遇較好,因此流動性仍然較低,安于現狀,員工的競爭意識不高。另外部分新入職大學畢業生思想中組織觀念較為淡化,對企業基層團組織缺少認同感;部分青年員工對團組織生活態度不端正,“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不規范;部分基層團干部對團組織安排的工作懈怠,有得過且過的想法。
公司對青年人才的培訓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實踐和技術方面的培養。而且很多培訓也只是走個流程,并沒有起到督促員工學習的作用,且多數培訓缺乏考核約束機制,培訓結果沒有與績效掛鉤,因此得不到員工的重視,員工把培訓看作過場,很難在培訓中得到提高。同時目前企業的培訓多是大規模培訓,并沒有針對個人建立跟進培養工作。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雖然很多電力企業的高層領導對企業文化的建設很積極,擬定了非常宏觀的建設方案、框架,但由于缺乏溝通,缺乏有效地實施步驟,往往其建設方案的精神不能得以貫徹實施,最后變成了“口號建設”,剛入職的青年員工更多的只是知道單位的一些宏觀方面的口號,不能理解其真正內涵,更談不上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把口號落實到實處。
S平臺是分析青年人才成長所必須的內外部要素,從培訓引導、實踐鍛煉、文化環境、服務保障4個方面入手,創新方法、整合資源,豐富和拓展各要素的作用和功能,打造S平臺,服務青年人才快速成長。4個“S”平臺分別是:培訓引導(Supervising)平臺、實踐鍛煉(Show)平臺、文化環境(Surrounding)平臺、服務保障(Supporting)平臺。“C”人才是發揮S平臺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通過創新方法、整合資源、豐富載體等手段,增強動力、釋放內力、激發活力,進一步增強青年人才培養的有效性、針對性,著力打造以專家型、創新型、高品質、高能力為特質的C人才隊伍。4個“C”隊伍分別是:專家型人才(Chief expert)、創新型人才(Creative)、高品質人才(Character)、高能力人才(Capability)。
(1)培訓指導—專家型人才。專家型人才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獨特的專業見解。著重從理論、實踐、專業三個角度入手,培養專家型人才。(2)實戰鍛煉-創新型人才。重點在于提供各種學習展示平臺,促進創新型人才成長。(3)服務引導—高能力。高能力人才一般都有高的期望,需要有更多的通道和激勵。重點解決高能力人才的激勵問題。(4)文化環境—高品質人才。主要是從精神層面影響人,塑造高品格的人才。

圖1 基于“S-C”青年人才培養的整體結構圖
(1)在培訓指導方面。通過運用“師帶徒”、“老帶新”方式,明確用工單位、師傅、徒弟三方責權,規范培訓方案和合同,嚴格考核評價,落實師帶徒培訓的實效。幫助青年員工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提供技能學習的支撐。按照“安全技能為根本,專業技能為核心”的思路,總結提煉出各專業應知應會的基本技能,作為青年員工培訓的重點內容。(2)在實戰訓練方面。在實驗室進行試驗和開展科學研究,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組織開展重大科技創新課題研究,采取基層單位試點,進行工種實施崗位技能通關,用三年的時間全面推廣實施電力行業特有技術工種崗位技能通關。通過參與各項技能競賽令員工崗位勝任能力逐步提升,將其培養成長為崗位能手和解決電網運行問題的“行家里手”,為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鍛煉平臺。(3)在服務引導方面。動態調整干部、職員、專家隊伍。設立科技專項獎、經營業績獎,建立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群眾性創新獎勵統一標準,對在科技創新、經營管理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嘉獎,激發員工隊伍活力。建立專家晉升服務團隊,開展情報收集、政策宣講等。(4)在文化環境方面。開設企業文化課題、典型選樹,通過大力宣傳先進人物,使其自我價值得以實現,成就感和榮譽感得到滿足,有力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傳播優秀文化;舉辦道德講堂、青年論壇等,引導青年人才在科學研究中奉獻智慧力量、實現個人價值;有效地塑造了團結拼搏、通力合作的進取精神和團隊精神,提升青年員工整體素質。
筆者所提出的青年人才培養模式從資源、環境等人才成長要素著眼,從平臺建設入手,變革創新、整合資源,集中培訓、實踐、引導、激勵等多方面的作用力于一體進行人才培養,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培養體系,為青年人才成長成才、脫穎而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該模式應用一年來,電力科研企業青年人才培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企業創新活力、技術實力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