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成都市郫都供電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1700
在漫長的發展時間里,電力行業的技術人員始終在不斷研究有效的電量預測方法,企圖通過對于預測算法的不斷改進與優化,創新算法最終所能夠反應的實際電量數值,從而為業擴報裝工作的開展提供詳實的參考資料。能夠成為難點的一項在于,該如何在準確認識行業電量應用層次的基礎上,最大可能的將每一層次的預測電量都計算到,從而提升電量預測的有效性和精準度,保證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電力彈性系數屬于站在宏觀角度而言的數據指標,可以對電量負荷進行長遠性的分析與預測。通常來說,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主要指代由電力消費增長率除以國民經濟增長率得到的比值數據,體現著電力需求的增速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夠直接判斷出提升經濟對于電力發展的促進作用。電力彈性系數受到行業產業結構變動或者生活用電變動的影響,若是經濟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著比較穩定的狀態,那么電力彈性系數也可以穩定保持在1以下,在排除生活用電量的條件下,可以直接預測電量的彈性系數[1]。
在對某個地區的電量做出預測分析的時候,可以先分析和該地區電力需求大致發展方向比較類似的特定地區,再運用人均用電量法、負荷密度法等計算方式,做出未來一段時間該地區的用電情況。其中,一些涉及到地區間經濟結構、資源結構、生產、消費等方面的因素,可以結合國內特定地區的用電發展情況進行推理對比分析,從而間接預測出本地區的用電量或者用電需求情況,為業擴報裝工作的開展提供初步的數據參考,及時排除可能會影響到預測效果的影響因素。
正常來說,業擴報裝包括增容、新裝等主要業務范疇,其中一些業務的開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條件約束,像是供電企業在編制或者制定供電方案的時候,應確保現場勘察工作的及時完成,因客戶經理在現場查勘時根據項目的建筑面積、用電設備等核實用戶報裝容量是否準確,以此確保制定的供電方案能夠符合國家標準以及技術規程規定。而且,在業擴報裝業務完成之后,還需要一段時間作為節點周期,確保客戶的用電狀態能夠逐漸達到穩定的狀態,所以可以結合現有的數據信息,積極構建業擴報裝電量預測模型,分析客戶在節假日、不同季節以及不同天氣條件下,實際用電量方面產生的變化特征,從而順利排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影響因素,降低在完成業擴業務之后出現短期電量波動情況的概率,提高電量預測的準確程度。
電力行業的業擴報裝容量,屬于電量增量的主要途徑,主要是因為電量增量和業擴報裝容量之間存在著正相關的內在聯系。在開展業擴報裝業務的時候,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業擴報裝容量出現的增加或者降低情況,運用該年度等效小時=(該年度用電量-上一年用電量)/上一年全年的業擴報裝容量,折合預算處該年度的用電量情況,從而及時了解到電量是有所增加還是減少。等到開展業擴報裝業務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折算結果進行綜合性的考慮,以便得到更為合理的電量預測結果。
正常來講,在業擴報裝大數據處理環節中,業擴報裝和電量增長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主要在于當業擴報裝已經被處理完一段時間之后,依然能夠對負荷利用率的動態變化產生影響,若是以時間點作為依據,那么分析負荷利用率實際上呈現的變化規律,有利于直接分析業擴容量在哪一時間段更具備操作可行性。通常來說,每位用戶申請業擴報裝服務的時間點都有所不同,這些時間點都可以被看作是數據信息,可以進行統一化的數據處理,如此便可以實現業擴數據在不同時間點的集中操作[2]。等到后續即將建立電量預測模型的時候,再根據地區、業擴報裝業務類型、所屬行業以及容量下的業擴報裝等情況,充分考慮業擴報裝業務從申請通過到開始承擔送電業務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同的運行特征,實現數據信息的深化處理與有效整合,以便將經濟成本、氣候影響、節假日等方面的因素進行拆解計算,直接作為構建業擴報裝與負荷利用率變化趨勢模型的數據信息,確保業擴報裝大數據電量預測環節的規范化操作。
在收集到海量的業擴報裝數據信息之后,應當及時對數據信息進行整合處理,確保經過處理的業擴報裝數據能夠為送電服務所應用。直到按照客戶的用電業務需求完成業擴報裝業務之后,再將除了變更供電線路或者雙路電源等事宜以外的數據信息記錄在業擴報裝工作表中。例如,在客戶不同的業擴報裝業務申請基礎上,可以將申請業務的時間視為初始時間,開始的第一個月視為0月,此后每個月的用電量時間設置為1-12個月,再將一些無法根據業擴報裝業務情況,嚴格區分電量變化的客戶進行排除。接著,就可以按照“當月電量變化數值/業擴容量×24×月具體天數=負荷利用率變化數值”的計算公式,初步構建如表1所示的業擴電量的影響模型。
接著將客戶每月都會實際消耗的電量以及負荷利用率的變化數值統一設定為正數,當然根據計算公式的特點來看,實際計算結果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持續增加。最終,在利用F表示月負荷率、Tind代表行業特定種類、Mperiod作為客戶申請業擴報裝業務和統計月份間隔、Ktype作為客戶所申請的業擴報裝類型的基礎上,計算業擴報裝業務實際負荷利用率變化數值的公式應為:

當然,其中的Paddi代表著在該行業類型的前提下,第i個申請業擴報裝的客戶所使用的,或者有所增加或者有所減少的預測電量。

表2 典型行業2017年業擴報裝后的負荷率情況
在業擴報裝電量的預測環節,技術人員要注意選用科學的電量預測方法,確保涉及到預測電量工作的各項數據信息,都能夠作為預測要素,被統一被應用到基于業擴報裝數據信息基礎上電量預測模型的構建。例如,某地區典型行業2017年經過業擴報裝處理之后的負荷率情況大致如表2所示[3]。
在運用第2季度業擴數據信息預測第4季度電量的時候,全面收集了所處行業、地區以及業擴報裝的類型等信息,率先統計在四、五、六月的業擴數據,接著又對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了循環分析。根據四月和十月之間的六個月間隔、十一月之間的七個月間隔、十二月之間的八個月間隔等信息,針對行業、業擴類型和月份間隔等方面,構建相應的負荷利用率變化模型。直到提煉出貼近精準的負荷變化值后,再利用計算公式:

重點統計從開始月份Mstart到結束月份Mend的業擴信息情況,可能會對將來月份Meffect用電量造成的影響,其中Pj代表在該特定行業種類下,第j個申請業擴報表業務的客戶或增加或減少的電量情況,密切影響著對應著業擴電量的月份Meffect,最終該地區2017年基于業擴模型基礎上的電量預測結果大致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業擴模型典型行業2017年電量預測結果
綜上所述,時下許多技術人員始終在不斷探索在業擴報裝大數據基礎上,不斷改善預測電量方式方法的技術手段,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電量預測技術水平的提高。就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精準的電量預測工作,的確能夠為電力網絡的技術人員提供大量客觀真實的數據參考信息,有利于實現電力調度的精準化發展,從而滿足特定地區或特定行業用戶的電力需求,彰顯電力公司運行方式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