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陳經綸中學 刁世博
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強化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在根本上為電子信息技術提供了更加充足與全面的技術支撐,凸顯電子信息技術自身價值的突出性,對社會發展意義深遠。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擁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平臺,電子信息技術科學以更加合理與創新的姿態向前推進,在諸多行業領域凸顯作用,強化技術保障作用的實現,在根本上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全面進步。
對于“互聯網+”,以創新思維為基礎,強調創新基礎上的互聯網新業態形式,是在知識推動下,互聯網形態演進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互聯網+”的出現,代表了互聯網思維邁向實踐,實現實質性的發展,促使整個經濟形態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為社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同時,使得經濟發展、社會改革等都具備了更加先進的網絡平臺。具體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思維與某一行業發展實踐的融合。這種融合不是行業間的簡單疊加,需要充分發揮信息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平臺的基本功能,實現互聯網精神與傳統行業的深度結合,在本質上促使創新思維擁有了新的發展形態。“互聯網+”是新的社會形態的代表,有效發揮互聯網資源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與價值,提升資源整合率,更顯優質性與集中性,促進互聯網成果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有效發揮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凸顯創新的意義,形成以互聯網基礎設施為基礎、強化與社會領域積極融合的經濟學新形態。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科技的作用不可估量,只有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才能為各行各業提供先進知識與技術。技術的發展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電子信息技術占據核心地位,是關鍵性技術,也是重要技術指標。在信息社會,尤其是隨著大數據的影響力的加劇,整個社會發展面臨更多機遇,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水平成為競爭的主導。與此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實現了對電子信息產業的拉動作用,構建全新的發展平臺,加快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得其行業影響力巨大,很多領域將信息化與智能化作為新時期的重要任務。具體講,在農業領域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光照傳感器、視頻監控等系統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能夠大幅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效率。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農產品獲取了更加多樣性的銷售途徑,網絡營銷得以發展。目前,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呈現更加緊密的關系,在諸多生產環節中發揮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創新,其在工業領域也彰顯巨大作用,加快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與改革,促使整個工業的發展更加趨于智能化與個性化。除此之外,信息技術在醫療、教育、旅游等更多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社會的發展使得傳統產業模式彰顯滯后性,很難與新時期發展形勢相融合,因此,要借助互聯網,利用新的信息化背景,努力創新發展模式。具體講,依靠信息技術,強化對生產工藝與流程的優化,為實現企業新時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憑借先進的信息技術,傳統產業結構得以優化,設計與制造更顯先進性,企業形成全新的核心競爭力,市場適應能力增強,推動產業調整與升級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健康、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很多方面關系緊密,主要涉及發展階段、技術層級、所處環境,同時,與社會經濟環境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從專業角度分析,電子信息技術擁有較快的更新速度,因此,為了保障其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節奏,升級與更新換代不可避免。為了促使電子信息技術能夠滿足多領域用戶的需求,電子信息技術水平需要進行持續升級。除此之外,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深受市場環境的影響,信息產品的推廣與行業銷售水平、各種資源配套都不可分割。但是,立足當前發展實際,電子信息產品擁有差異化的評價,直接影響電子產品的發展、推廣與應用,阻礙電子信息技術水平的全面性提升。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具備合理與科學的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的合理性關乎電子信息技術實際發展水平。也就是說,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水平高低與產業結構合理性有著緊密的關系。產業結構的完善程度制約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是關鍵性影響因素。只有積極構建科學與完善的產業機構,才能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創設優質的環境,更好地滿足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時間不長,尚處于初級發展時期,市場結構設計方面缺陷明顯,合理性需要全面考量。因此,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為了尋求長遠、穩定的發展,需要積極構建更加科學的產業結構,追求高效性與完善性,以更好滿足時代發展目標。同時,要以發展實際為基礎,加大對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對當前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進行重新規劃,力求科學性與優質性,與世界電子信息產業保持步伐一致,有效提升行業競爭實力。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作用。電子信息技術為了追求科學的發展模式,擁有高素質與能力的人才不可忽缺,人才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雖然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呈現飛速的發展趨勢,但是專業、高水平的技術人才仍十分匱乏,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有序發展,阻礙信息科學技術的進步。因此,為了加快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要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人員素質與能力,尤其是面對高級技術人才的缺乏問題,要積極引進高素質的電子信息技術人才。除此之外,行業內部人才培訓也要引起重視,切實提升業務操作能力,緩解人才不足的問題。
為了推動電子信息技術的全面進步,就要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高效融合,有效發揮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具體講,要構建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體系,執行高效運行機制,為二者共同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縱觀企業發展實踐,信息化成為重要影響因素,為此,各個行業要重視加大對信息創新的支持,強化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支持,以便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足。除此之外,要積極相應政府號召,遵守法律法規,遵循行業基本原則,以主動的態度進行政府政策的貫徹與執行。
為了推動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升級與轉型,標準化成為重要影響因素,借助標準建設,強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立足信息技術發展實踐,如在云計算領域,涉及多種綜合性的標準體系,將云安全、云服務、云基礎等標準體系囊括其中,全面進行信息的管控,維護數據安全性,為數據轉移提供條件。正是標準體系的存在,才能為云計算更大范圍的應用以及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對于電子信息產業的標準化體系,在應用過程中,要以企業為主體,發揮市場導向性功能,吸引更多組織參與到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中。
立足新時期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發展,為整個行業帶來活力。當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專利數量激增,但是在核心技術方面仍處于落后狀態。立足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階段,電子信息產業更加追求與各行各業的融合,凸顯創新的價值,智能化的趨勢勢不可擋。
在新的發展時期,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擁有更加透明與開放的環境,因此,為了促進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要以政策為基礎,強化對高素質電子信息人才的吸引,使其能夠加快科研研究,更快地將電子信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另外,要構建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最大化地發揮人才的價值,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創新提供優質的發展平臺。
綜上,立足新的發展時期,信息技術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使“互聯網+”成為必然,影響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與方方面面。電子信息技術在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鑒于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時間有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因此,要基于“互聯網+”背景對其進行深入剖析,掌握誘因,從環境資源、產業結構等多方面切入,形成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將創新思維融入其中,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與體系,在根本上推動電子信息技術向著全球化、智能化與科學化發展。
[1]狄宗菲.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4):82-83.
[2]于躍春.淺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科技風,2016(11):165.
[3]邵帥.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對技術創新的影響[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6(0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