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媽

“好奇怪哦,這家店一直都沒開門?不過裝飾得很有品味呢。”溫暖的冬日午后,我和女兒一邊往學校走,一邊聊著天。陽光透過窄巷照進來,街邊服裝店門口的植物葉子被照得發亮。
“好香哦!你聞。”“好像是芝士蛋糕的味道……媽我想吃芝士蛋糕!”我們走過一家開著的咖啡店,我笑著回答:“好啊,放學回來路過順便去坐坐。”
我們就這么一路走,一路對街邊的建筑與風景指指點點,偶爾還會對某個特別的行人品頭論足。看似平常的一幕,上學的日子幾乎每天都會重演。但風景總有春秋更迭,建筑也有更新換代,所以我們也總有新話題。美國知名詩人惠特曼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
或者幾年,或者連綿很多年。”
藝術家羅丹也曾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其實發現生活中的美,不僅僅需要一雙眼睛,更需要用全身心去觀察,去感受。這原本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小嬰兒呱呱墜地以后,視力并不是很好,但他會用手腳、皮膚、耳朵、嘴巴……去感受這個新的世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大人要求孩子“好好看著!聽話!”他們的觀察方式漸漸集中在看與聽上,其它的通道漸漸關閉,這其實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把觀察的通道盡量打開,讓生活更立體,而不僅僅是書本上或者別人言語里的樣子。
在親子閱讀推廣的過程里,有不少家長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家孩子就是不愿意寫作文,怎么辦?”“他一提寫作文就頭疼,每次都費半天勁,憋不出幾個字!”孩子們也會這么告訴我:“我不知道寫什么。”“沒什么好寫的。”其實這并非孩子們的寫作技巧出了問題,而是他們不愿意去感受或者不知怎樣去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別提敞開心扉來書寫與表達了。“寫作文看這一篇就夠了”這樣的標題黨往往是十萬加的熱門文章,因為家長都希望得到一劑靈丹妙藥,可以“藥到病除”。可日子原本就是要一天天過,飯要一口一口吃,孩子也需要一天天長大,哪有瞬間就能達成效果的方法!古人說得好:“功夫在詩外。”閱讀與寫作亦如是。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逐漸去引導,表達意愿也需要爸爸媽媽來激發。
聽起來好像有點難,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多關注身邊的變化與美好,與孩子一起分享,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好好聊聊天。也許您的工作確實很忙,只要但衡量一下人生當中重要事物的排序,您一定就會調整重點,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和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擔任總統期間,曾經把《哈利·波特》一套七本書朗讀給自己的女兒聽;Facebook創辦者扎克伯格也用了不少時間在陪伴家人與女兒閱讀中。這些名人可謂“日理萬機”,但是他們都愿意抽出時間陪伴家人,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當我們說“沒有時間”的時候,其實只是覺得一件事情不夠重要,不值得我們付出時間。千萬不要等到親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不愿意開口、事情發生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從今天開始,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哪怕是飯前飯后的十幾分鐘,哪怕是睡前的二十分鐘讀書時間,都終將讓您見證陪伴的力量。
最后再與爸爸媽媽們分享幾點帶孩子觀察生活的小貼士:
1.除了看,我們還可以傾聽,聽別人說話,聽蟲鳴鳥唱,聽喇叭轟鳴;
2.除了聽,我們還可以聞:四時花開,香味縈繞,還有面包店的暖香,咖啡館沁人心脾的香氣……
3.除了聞,還可以用手來摸,來玩,比如撿到的樹枝,水池邊的小石子。假如您擔心衛生問題,只需要準備好濕巾或者便攜洗手液即可;
4.多與孩子討論,平等地交換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5.最重要的是慢下來,用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