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石市第二中學 許 昌
在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后,人類開始邁入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一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工業機器人便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各國也逐漸開始重視工業機器人。因為工業機器人的興盛,不僅解決了勞動力成本問題,將人們從繁重、枯燥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一些危險系數高、對人體有害的工作也將交與工業機器人來完成[1]。
據統計,截至2017年,全世界大約有100萬機器人在工作。實施“中國制造2025”這一背景下,我國已成立了多處機器人產業,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也有重大的突破,在國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就某些核心技術來說,我國技術基礎仍很薄弱[2]。
工業機器人一般由檢測控制系統、執行機構和驅動機構組成。工業機器人種類繁多,按系統功能可分為[3]:
(1)專用機器人:其控制系統和程序都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通過固定的程序,在固定的地點,完成單一、機械的工作。其特點是應用場景單一,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2)通用機器人:其控制系統是獨立的,可以根據不同工作需要,對其程序進行修改,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該類機器人的特點是結構復雜,工作領域大,通用性強。
(3)示教再現式機器人:該類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具有記憶功能,可以對操作者的示范操作進行記憶和復現操作,按示教所給予的信息完成示教作用。
(4)智能機器人:該類機器人具有多類傳感器,可以對溫度、聲音、光照等進行感知和識別,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從外部搜集信息,進行決策和實施,完成預定任務。
按驅動方式分類:
(1)氣壓傳動機器人:驅動動力來源為壓縮空氣,該類機器人的特點是動作迅速,結構簡單,成本低。
(2)液壓傳動機器人:驅動動力來源為液壓元件,該類機器人的特點是負載能力高,響應時間短,結構比較緊密。
(3)電氣傳動機器人:驅動動力來源為交流或直流伺服電動機,該類機器人精度高,響應快,結構簡單,成本較高。
工業機器人涉及領域繁多,所要求的技術能力高,而其關鍵技術有以下幾種:
(1)驅動技術
包括液壓、氣動、電動三大系統,而目前AC伺服電動機驅動已成為應用于工業機器人的主流技術。新一代伺服電動機與微處理器、伺服電動機控制器相結合的技術也已開始應用于工業機器人中。
(2)控制技術
多數采用的是32位CPU,其控制軸達到27軸,大量采用NC技術、離線編程技術。
(3)智能化傳感器
智能機器人數量逐漸增多,通過給機器人加裝各類傳感器,實現對外部溫度、濕度、聲音和圖像等信息的采集,從而為機器人的反饋行為提供參考。
(4)集成化、系統化
當前的工業生產中,對于多臺機器人配合完成工作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因此多臺機器人通過集成和整合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更好地完成復雜的生產任務。數十乃至上百臺機器人相互連接,與微機以及智能系統和操作人形成一個整體。
1962年,第一臺示教工業機器人在美國投入使用。此后,美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方面也是位居世界前列。其所制造的工業機器人性能優異,功能全面,與之相匹配的智能技術也發展迅速,并被大量應用于汽車制造、機械加工、橡膠及塑料工業、電子電氣行業等眾多領域。同時,美國的特種機器人也十分先進,目前大量應用于航天、軍事領域。
1967年,日本引入第一臺工業機器人,由于人口不足而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以及微電子技術發展的多重原因,使得工業機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今,全世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在日本。日本具有眾多有影響力的工業機器人品牌,例如FANUC、安川、那智不二越等。當前,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日本所占份額超過50%。
2014年6月,歐盟啟動了《歐盟機器人研究計劃》,目標是設計生產適應于多領域和場景的各類機器人。在歐洲,工業機器人方面尤為突出的是德國。德國擁有眾多工業機器人企業,如庫卡、萊斯機器人和克魯斯。如今德國工業機器人總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4]。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了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絕大多數都是面向國內市場需求,而這些機器人的投入滿足了國內發展迅速的制造業,而其最主要的應用在汽車行業中的弧焊、點焊、檢測、搬運、裝配等高難度復雜工作,同時在其他領域和市場有著巨大的前景。
目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較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所不足,但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于一些關鍵技術已基本掌握,在國際上也有較強的競爭力。目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已達到四萬以上,而我國企業具備了機器人設計以及制造能力,同時所生產機器人的整體性能位居世界前列,且具有成本優勢。
中國機器人產業在近些年快速發展,尤其是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的常州,現已成為全國機器人制造的先進城市。據規劃,常州將建設全國重要的智能制造裝備基地。目前,常州已集納了國內外眾多機器人企業如泉工、快克、安川、銘賽、金石等[5]。
由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以及市場的需求,在未來工業機器人必將進一步發展。而現今機器人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6,7]:
在面對情況復雜、自主能力高的任務,智能化高低是決定機器人能否完成任務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通過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多種方式,提高機器人自主性,從而減少程序的依賴性,這是較低層次的智能。另一種更高級的智能,是讓機器人具有與人類似的邏輯推理能力,面對問題時,機器人能夠自行尋找解決方案并加以施行。
在許多大型生產線中,同一個生產過程往往需要多個機器人的協同工作完成。而如今,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多機協調共同工作的要求十分迫切。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在現代加工制造系統中,每一個機器人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通過智能設備相連的一個大整體,進行相互配合的協同工作。
如今,世界有著大大小小眾多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廠家,而不同的廠家生產和制造遵循不同的標準,這造成不同廠家的機器人更換零部件的不便。但推行同一的標準,使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標準化這一有利于推進制造業發展的措施,并非為技術層面問題,而是因牽扯到各企業間的利益、關系等問題而難以實現。
隨著大型工業機器人的逐漸普及,微型機器人也開始成為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已經開發出了手指大小的微型機器人,而未來將會生產出毫米、微米,甚至納米級的機器人,而其將被應用于軍事、醫療、精密加工、微型集成電路制造等眾多領域中。
自第一個工業機器人的出現,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許多工業生產的環節已由工業機器人代替完成。作為高級制造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機器人無疑成為未來制造業的重要特征。無論是社會生產,還是醫療、軍事,都具有極大的意義。在工業4.0的需求推動下,工業機器人也將取得更大的發展。
[1]袁小鳴.“無人工廠”:智能制造一道亮麗風景線[N].人民郵電,2017-10-23(005).
[2]路甬祥.中國智造與中國創造[J].全球化,2016,(09):5-13+133.
[3]熊楚良.工業機器人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4]呂鐵,韓娜.智能制造:全球趨勢與中國戰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1):6-17.
[5]田濤,鄧雙城,楊朝嵐,張澤,鄭海洋,王福利,周唐愷.工業機器人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新技術新工藝,2015,(03):92-94.
[6]王田苗,陶永.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現狀與產業化發展戰略[J].機械工程學報,2014,50(09):1-13.
[7]劉永安,余天榮.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4,43(02):52-5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