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林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依托貧困地區特有的自然人文資源,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旅游扶貧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資源條件、區位優勢和市場基礎的貧困地區,通過開發旅游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種產業扶貧開發方式,具有市場機制效率高、成本低的特點,可快速為當地發展造血,將當地的綠水青山變成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同時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貧困人口的參與性,較好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是“授人以漁”的可持續扶貧方式。
近三年來,旅游管理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主動擔當,真抓實干,積極推動旅游扶貧各項工作開展,努力促進旅游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聚焦貧困對象。按照國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將工作重心聚焦到全國的貧困對象,開展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基礎情況調查摸底工作,對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進行了旅游資源普查,確定了2.26萬個旅游扶貧重點村。二是完善機制創新模式。通過完善旅游扶貧利益分配機制,引導貧困群眾參與到旅游產業的各個環節中來,先后總結推出“景區帶村” “能人帶戶” “公司+農戶” “合作社+農戶”等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幫扶。先后組織374家甲乙級資質旅游規劃設計機構對525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公益編制鄉村旅游扶貧專項規劃、開展規劃實施指導、人員培訓、旅游開發企業引進等工作,全國組織近2000家景區、旅行社等旅游企業,采取結對幫扶等方式,幫助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發展旅游。四是扶貧扶志技能培訓。從2014年起,連續對全國4000余名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干部和帶頭人進行專門培訓。2018年,為注重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提高培訓效果,建立扶貧扶志的長效機制,在湖州市、無錫市、棗莊市及四川省旅游學校、桂林市旅游學院設立全國旅游扶貧培訓基地。五是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進一步把旅游扶貧工作重心聚焦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專題調研、制定專門政策、開展專項培訓和市場營銷推廣,切實推動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工作。
當前,我國扶貧已進入攻堅時期。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細化分工責任,精準脫貧機制、創新幫扶舉措、加強政策銜接、豐富宣傳手段,深入推進貧困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堅決打好新時代精準脫貧攻堅戰。一是編制專項規劃。組織規劃編制單位因地制宜、科學編制一批旅游精準扶貧規劃,策劃推出一批旅游扶貧重點項目,科學指導貧困地區旅游資源利用、旅游產品開發、旅游品牌建設。二是加強專向指導。結合旅游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能夠帶動貧困戶廣泛參與的旅游扶貧產品,培育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化演藝和節慶活動。三是舉辦專場營銷。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視、廣播等傳播平臺,大力宣傳貧困地區優質旅游資源。積極組織旅游扶貧重點村、旅游企業參與大型旅游展會、赴全國主要旅游客源地開展專場營銷活動,集中推介特色旅游產品。四是開展專題培訓。創新旅游扶貧人才培養方式,加大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干部、鄉村旅游帶頭人、鄉村旅游經營戶、駐村工作隊隊長、鄉村旅游管理人才等各類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建立旅游扶貧專家庫,動員規劃、管理、營銷專業人才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旅游技能輔導和扶貧公益培訓。五是抓好監督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關鍵環節,集中力量開展旅游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將作風建設貫穿旅游扶貧全過程。構建標本兼治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促進旅游扶貧對象更加精準、責任更加明晰、措施更加得力、方法更加科學。加強督導檢查,促進工作落實,及時掌握旅游扶貧動態,認真查找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推進旅游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河北邯鄲鄉村旅游成為鄉村振興的新“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