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深刻把握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新時代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這一重要論述,抓住了新時代強軍興軍的根本性問題,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歷史方位、形勢任務、指導思想、戰略方針、宏偉目標和時代使命,對全面推進強軍事業提出了全局性、方向性、引領性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圍繞強軍興軍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人民軍隊聽誰指揮、怎樣鑄牢軍魂” “為什么強軍、怎樣強軍” “打什么仗、怎樣打勝仗”等時代課題,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核心的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堅定維護權威、維護核心、維護和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強軍目標、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五個更加注重”等重要論述,構成了軍隊建設發展的戰略指導原則;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軍隊黨建、軍民融合等重要論述,規劃了強軍興軍的戰略舉措和宏大布局。
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是人民軍隊的強軍之道、制勝之道,升華了我們黨對軍事指導規律的認識,為推進強軍事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新征程上,必須更加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根本指導地位,為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著眼深刻變化的國家安全環境和軍隊新體制新格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這個作戰體系,力量基礎是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行動中樞是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運行支撐是科學完備的聯合作戰體制機制,三者有機統一、密不可分,從而形成強大的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更好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出發,明確了2020年的戰略目標,即“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并進一步明確了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即“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強軍事業明確了目標圖、路線圖和時間表。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努力方向。“四個現代化”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如同四根“支柱”,共同支撐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座雄偉“大廈”。現代化的軍事理論是對國防和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能夠科學指導國防和軍事實踐;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既包括科學的組織模式和制度安排,也包括科學的運作方式;軍事人員現代化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關鍵;武器裝備現代化則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重點,是衡量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準。要以先進軍事理論引領軍事實踐,以先進組織形態解放和發展戰斗力、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以高素質人才方陣托舉強軍事業,以先進武器裝備體系提供強大物質技術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戰略布局和發展路徑,指明了推進強軍事業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體現了新形勢新任務對軍隊建設的新要求,對全面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水平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政治建軍方面,突出強調加強軍隊黨的建設,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軍隊黨的建設,是軍隊建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保方向、保打贏、保本色的生命工程,是軍隊全部工作的關鍵,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關系到我軍性質宗旨,關系到部隊戰斗力。貫徹落實政治建軍要求,必須深入貫徹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更好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軍,讓黨的創新理論在軍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必須自覺把軍隊黨的建設融入到新時代強軍偉業的各個領域,切實發揮出軍隊黨的建設的獨特優勢,凝聚起強軍興軍的磅礴力量。
改革強軍方面,對持續推進改革重大任務作出部署,在政策制度調整、運行機制創新、軍事管理革命上聚焦發力,體現了堅定不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鮮明態度,明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的根本指向,規劃了全面實現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目標任務。軍事管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全局性、基礎性工作,是戰斗力生成的倍增器,是打贏現代戰爭的基礎性條件。現代戰爭形態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必然要求戰斗力的重要基礎——軍事管理發生革命性變化。面對世界軍事管理革命的挑戰,我們要適應時代變革和戰爭形態轉變的要求,加快推進軍事管理革命,不斷增強軍事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科技興軍方面,明確提出了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和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的目標,突出強調了軍事智能化這個重要發展方向,體現了我們黨對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對科技在現代戰爭中地位作用的敏銳洞察,豐富發展了強軍事業戰略布局。著眼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打贏明天的戰爭,我們必須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瞄準世界軍事科技前沿,加強前瞻謀劃設計,加快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和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建設,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人民軍隊建設和戰斗力發展的貢獻率。
依法治軍方面,重點強調全面從嚴治軍,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一支現代化軍隊必然是法治軍隊。我們推進強軍事業,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沒有法治引領和保障不行。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我軍治軍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實現從單純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轉變,從單純依靠習慣和經驗開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規和制度開展工作的根本性轉變,從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條令條例辦事的根本性轉變。依法治軍,必須強化全軍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不斷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走好強軍之路,重在方略布局。強軍事業的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軍事領域的具體展開,其中政治建軍是立軍之本,改革強軍是必由之路,科技興軍是核心驅動,依法治軍是重要保障,只有統籌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其強軍興軍威力。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這一重要論述,高度凝練地概括出新時代指導我軍作戰和建設的核心備戰思想。
軍隊的核心職能是打仗,軍隊的實踐標準是戰斗力。強調戰斗力標準,在今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我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使得一些軍人的打仗意識有所淡薄和弱化;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同時,我國尚未統一,領土和領紫光閣 第3期 39海主權不時會受到侵犯和挑釁。忘戰必危,怠戰必敗。形勢和任務都迫切要求軍隊強化打仗意識,始終把戰斗力標準作為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做好隨時應對突發情況準備,堅決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這一能力形態,描繪了一流軍隊全域全維遂行任務的制勝能力,揭示了信息化戰爭網絡中心、信息主導、體系支撐、聯合制勝的內在本質,明確了新時代中國軍隊能力建設的目標要求。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信息主導成為制勝關鍵,體系對抗成為基本形態,網絡空間成為嶄新戰場,精確作戰、立體作戰、全域作戰、多能作戰、持續作戰成為新質戰斗力的重要體現。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的革命性變化,要求我們必須緊盯前沿緊盯對手,積極搶占軍事技術發展制高點,不斷提高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能力,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戰略利益拓展提供堅強力量保證。
“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是十九大報告對我軍軍事能力作出的全新概括,也是對我軍戰斗力標準的具體化。塑造態勢,就是要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采取多種舉措,統籌軍事力量運用,推動安全態勢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和軍事主動權。管控危機,就是在威脅國家安全的情況出現時,主動出手、有效應對,縮小危機范圍、控制危機程度、降低危機危害,使其化解、緩解。遏制戰爭,就是通過武裝力量的使用、國家意志的顯示、軍事實力的威懾,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戰爭處于待發、邊緣狀態時,不使戰爭爆發。打贏戰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軍事能力,是軍隊的最高使命和追求。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鏗鏘有力地發聲:“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是以人民軍隊的實戰能力為底氣的。
軍民融合發展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是世界軍事發展的必然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這是新時代我們黨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課題,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現實需求,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根本目標,為破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提供了抓手和重要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擺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踐“五大發展理念”的全局中考量,形成了系統的軍民融合發展重要論述;黨中央制定《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習主席親自擔任主任,對重點領域的軍民融合任務作出系統部署。這反映了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方略的與時俱進,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規律性認識達到新高度。
作為一項國家工程、巨系統工程,近年來,軍地雙方在軍民融合道路上努力探索,辦成了許多過去辦不了、辦不好的大事,軍地資源共享程度得到提高,軍民融合產業蓬勃興起,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人才培養、軍隊社會化保障、國防動員以及重要新興領域等方面均取得明顯成效,產生了較好的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還存在著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體制尚未理順、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也難以構建起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推進軍民融合向更高層次躍升,必須強化大局意識,樹立共同發展的思想觀念;強化戰略規劃,構建有利于軍民融合的規劃體系;強化改革創新,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軍民融合發展路子;強化法治保障,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必須同步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體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標準建設;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在基礎設施建設、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采購,以及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密切軍政軍民團結,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