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和發展條件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對于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是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洞悉,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倡導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的成功運用,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全局性和指導性。古人云,“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總有一些十分珍貴而稍縱即逝的關鍵節點。能否對此作出科學研判和正確應對,往往直接關系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在古今中外歷史上,不乏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從世界歷史看,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幾次重大科技革命,并帶動世界經濟發生多次產業革命,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國家抓住了第一次產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的機遇,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迅速增強,甚至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從我國歷史看,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燦爛文明,長時期居于世界經濟強國前列,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貢獻,但近代以來,我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歐洲發生工業革命、世界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我們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逐漸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后,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
這種巨大的反差,使中國先進分子睜開眼睛看世界,深刻認識到跟上時代的極端重要性。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的中國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作武器,找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作出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重大判斷,這為集中精力搞建設,實行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黨的十六大作出本世紀頭20年我國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推動我國發展上了新的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變化,反復強調盡管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沒有改變,但內涵發生了變化,正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動這五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今天的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作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重大判斷,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把握新時代新機遇,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的動員令和行動號角。

圖為江蘇南京高淳區亞溪國際慢城特色小鎮
作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是對當前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科學研判,具有充分的客觀依據。
從國際形勢看。盡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但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全球伙伴關系建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中國的治理理念和實踐受到高度贊賞和廣泛肯定,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這給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條件和環境。
從國內形勢看。當前,我們具有十分良好的發展條件。首先,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次,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它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第三,更重要的是,我們黨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十九大,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大政方針,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目標任務,進一步統一了全黨全國人民思想,廣大干部群眾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衷心擁護,對習近平總書記更加衷心愛戴,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高度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景更加充滿信心,黨心民心空前凝聚,更加團結統一。
綜合國內外各種因素,盡管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挑戰十分嚴峻,但前景十分光明,時和勢都在我們這一邊,總體上對我們有利。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是符合實際的、完全正確的,具有充分客觀依據和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如此之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是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責任,是對前人的責任,也是對后人的責任。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的不確定性和變化性,使機遇把握變得特別重要。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重大判斷,使我們黨又一次站在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贏得發展主動的重要位置,它為我們制定發展目標、作出重大決策,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提供基本依據。當發展的歷史機遇又一次叩響中國大門的時候,我們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充分運用好國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奮發進取,大有作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
第一,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指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斗,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工作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實,確保黨中央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順利實現。
第二,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就要真抓實干,腳踏實地把既定的行動綱領、戰略目標、工作藍圖變為現實。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鄧小平當年曾經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個真理。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40年來,我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靠著拼勁、闖勁、干勁,靠著釘釘子精神,把中國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奮斗是艱辛的,奮斗是長期的,奮斗是曲折的。要把黨的十九大描繪的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把既定的行動綱領、戰略決策、工作部署變為現實。
第三,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就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早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是新一輪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否則勢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十四個堅持”的重要一條,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經濟發展這一重要方位,要求今天新時代的發展,不能再單純追求速度、規模,而是要更多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是貫徹新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發展。
第四,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就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行百里者半九十。機遇和挑戰,常常相伴而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告誡全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今天的世界,國際形勢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全面向前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面臨難得機遇,具備堅實基礎,擁有無比信心。但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前進道路從來不會是一片坦途,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三個一以貫之”,特別是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的深刻考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