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代堯

1848年原版《共產黨宣言》
在馬克思主義文本序列中,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是經典中的經典,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性著作,也是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具有劃時代的思想史意義?!缎浴氛姆譃樗恼?,另有馬克思恩格斯寫的7篇序言?!缎浴愤\用唯物史觀,對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資產階級社會的階級和階級斗爭作出科學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闡述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共產黨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使命,提出了關于未來新社會的構想。列寧高度評價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于多部巨著?!?/p>
《共產黨宣言》發表至今已經170年,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視界,讀出《宣言》蘊藏的深刻思想、理解《宣言》的時代價值?
俄國思想家赫爾岑有句名言:我們每次都把新走過的道路的全部經驗,補充到對過去歷史的理解之中。把今天世界和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把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形成的新鮮經驗,補充到對《共產黨宣言》的理解之中,我們就會不斷獲得新的理解和啟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在《宣言》中大都有闡述,包括階級斗爭和“兩個必然”原理、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理論、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無產階級政黨學說、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等。對于如何對待《宣言》中提出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恩格斯特別強調:《宣言》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為我們今天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使之變成強大的實踐力量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就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強調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從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國情出發,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找到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就在于這一思想緊扣中國實際、緊扣時代變化、緊扣人民大眾的期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經驗證明,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
《宣言》以工業革命為分界線,對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作了非常精彩的描述:第一,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地動蕩,不斷地出現飛躍,是這個時代的特征。第二,工業文明向全球的擴展,使歷史由孤立的、民族的、狹隘地域性的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世界越來越形成一體化聯系。第三,工業生產方式的確立,大大加快了社會現代化的步伐,包括城市化和現代文明的傳播;從世界范圍看,資本主義把所有民族國家納入世界體系,形成了一個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依附型發展結構。第四,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缎浴分赋?,“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歸根到底是科學技術作用的結果。第五,形成了與市場經濟相聯系的新的發展機制。資產階級打破了延緩或妨礙發展的經濟和政治障礙,“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是大轉型的時代,一是現代化轉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型;二是體制轉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正發生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巨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要有這樣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能否對大轉型的中國、對中國道路作出學理上的描述,把中國道路的實踐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向世界分享中國經驗?這是我們今天讀《共產黨宣言》應當獲得的啟示。
美國學者馬歇爾·伯曼的《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現代性體驗》,書名用的就是《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他在書中把現代性的核心思想概括為“以浮士德精神(永不滿足,不斷進?。橄笳鞯陌l展的觀念”。還有另一種現代性,表現為工業文明的危機和人類對它的反抗。
《宣言》凸顯了資本主義“現代性”的矛盾本性,表達了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獨特體驗?!缎浴芳却笃刭潛P了資產階級取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成就,又揭示了現代性的后果: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卻使得人除了“冷酷無情”“赤裸裸”和“利己主義打算”之外一無所有;資本主義建構了世界市場,卻將“沒有良心”的貿易競爭帶到了各個角落;資本主義給予每個人以最大的能動性,可也把他們變成受抑于市場和資本沖動的畸形主體;“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資本主義現代性導致了現代社會的物化或異化,一方面毀滅了前現代社會,也必將導致資本主義自身的毀滅,而被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所代替。從這個角度,我們同樣可以得出“兩個必然”的結論。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愿景,就是要克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內在矛盾和沖突,在解放和全面發展人自身的同時又能充分釋放現代生產力。
馬克思恩格斯在170年前體驗的現代性及其后果,在當今世界不僅沒有被消解,而且暴露得更加充分。對于處于現代化過程的中國來說,工業文明的隱患、資本邏輯的主導和功利主義的膨脹等“現代性后果”,已隨著經濟發展日益凸現。要協調現代性生成過程中的內在矛盾,就必須切實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發展是“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目的,超越了西方發展理論,既為后發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選擇,也為當今世界解決現代性的矛盾和沖突,貢獻了極具智慧的中國方案。
“全球化”的概念盡管是在20世紀中后期才提出并流行,但世界的全球化過程在資本主義時代到來后就開始了?!缎浴贩治隽速Y本主義工業文明向全球的擴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預見到一個我們今天稱之為“全球化”的時代,并借用黑格爾的“世界歷史”概念描述了這一過程的形成。
《宣言》指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庇纱送苿恿藝H貿易的迅速發展,形成了在國際分工基礎上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形成,“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在這個基礎上,人類社會出現了突破各民族獨立發展的歷史而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大趨勢。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提供了分析理解和應對當今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科學方法論,為構建全球化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對外開放理論提供了理論生長點,對于我們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型全球化理念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引領經濟全球化走出困境,具有重要啟示。
總之,從世界和中國走過的道路、面臨的時代問題中重讀《共產黨宣言》,我們可以從政治學、社會學、哲學和經濟學等不同學科視界,讀出其中蘊藏的深刻思想、發現前人未曾發現的意義和價值。這樣,馬克思的經典就可以在回應時代的問題中,不斷地彰顯出它的價值。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