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等特點,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同時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近幾年,我通過精微課、研討課、錄像課、公開課從不同角度研究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指導策略,得到了一些收獲,也進行了一些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首先要考慮的是選題如何確定,確定的依據是什么。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選題的選擇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要體現地方性,還要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所以教師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依據他們的生活經驗思考選題的具體內容,充分調動他們的研究興趣,引導他們提出各種有價值、有深度以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然后進行比較、分析、篩選等,最后確定選題。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洋快餐風靡國內,其舒適的就餐環境、新穎的就餐方式、誘人的口味以及各種精美小禮品都吸引著學生,深受他們喜歡。我覺得他們對有關洋快餐的選題肯定感興趣,于是引導他們確定“身邊的洋快餐”選題,對其進行研究。
面對選題,有時感覺無從下手,加之知識儲備有限,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興趣不高,探究的積極性也受影響,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化選題,將選題分解為若干個子課題進行探究。
比如,在開展“再生紙的旅程”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由于知識水平有限,學生對再生紙了解不多,遇到了不少困難。我及時了解他們的探究情況,引導他們歸納問題,將選題分解為多個子課題。子課題要求大小適中、新穎、有研究價值,還要便于研究,有可供研究的資源。
學生從子課題著手研究,循序漸進,嘗到了實踐的甜頭,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做任何事情都講究方法,掌握科學的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也得講究實踐方法的運用。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授學生有效的研究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就會游刃有余。
如在“水資源”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我首先以“牛頓在生活中得到啟發而發現萬有引力”“某同學從火龍果中提取色素做顏料”等事例讓學生明白選題來源于生活,要留心觀察生活。然后展示以“水資源”“萬物離不開水”“水資源缺乏現狀”“水污染嚴重”“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為主題的5組圖片并配以文字引入課程,再列出與水相關的數據,說明云南旱災的情況,讓學生談感受,從而發散思維,提出問題。最后,我總結自身經驗,教授學生“形成問題—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確定選題—分解選題—多途徑探究”這一實踐探究思路,并針對每個步驟都傳授方法,如篩選問題的方法、將問題轉化為選題的方法等,讓學生明白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怎樣研究等。
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運用我教授的方法按步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環環相扣,有效地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預期目標,探究熱情進一步高漲。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要搜集整理資料、設計方案、調查研究等,任務繁瑣,這就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小組活動也就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小組活動能否有效開展,直接關系到整個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效。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對他們進行合理分組。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確定選題后,我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選題,這樣興趣相同的學生自由組成了一個小組。
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選擇選題,自主分組,鼓勵他們積極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充滿了激情,有利于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新的評價觀念和方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重參與程度,重探究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綜合性和全面性、評價標準的合理性,以及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我很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圍繞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情感、價值觀這三方面去評價。評價過程注重終評與過程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
同時,我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包括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實踐中運用的科學方法與技能。評價手段也多樣化,有自評、他評、組評、班評、師評,評價方式有口頭表述、書面表達等。我還設立了單項獎、特長獎、進步獎、團結獎、創新獎等獎項。
另外,我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這有助于學生樹立自尊、自信和進取心,增強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通過評價,平時在課堂上很少發言甚至一說話就臉紅的學生,也得到了鍛煉。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有效指導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障,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可代替的角色。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指導變得更加有效,探索新的指導策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朝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