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涼山春天的故事

2018-04-18 03:25:47南永生王明輝孟德成
中國火炬 2018年4期

本刊記者 南永生 王明輝 孟德成

2018年,又是一個春天。

2月11日,正在四川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心系大涼山,來到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和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據有關媒體報道,總書記沿著崎嶇的山路,一一走訪貧困戶并與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座談交流,結合當地特點給村民支招致富路。望著眼前峰巒疊嶂的大涼山,總書記深情地說,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大涼山打響脫貧攻堅的決戰吹響了號角,也為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3月的涼山,山青水綠,芳草連天,油菜花黃。14日,《中國火炬》涼山行報道組跟隨著總書記的腳印,在深情的大山中,與淳樸善良的彝族群眾一起,重溫總書記視察時的場景,感受總書記的囑托,傾聽五老講述大山里的關愛故事。一路走來,涼山不“涼”,春意盎然,每到一處都能感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精準扶貧、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不負黨的關懷,銘記總書記的指示”“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等振奮人心的勵志標語,無論是在縣城鄉鎮,還是在偏遠的山村,隨處可見。從西昌到昭覺,從會東到會理,在整個涼山彝族自治州,到處都是熱氣騰騰的景象。生活在這里的500多萬各族群眾,從未像現在這樣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正如總書記所說的那樣:“沒有拔不掉的窮根,沒有移不走的窮山。”本刊記者深感,大涼山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展開了新時代的新畫卷。

昭覺:最難忘懷那一天

2月11日,是大涼山最難忘的一天,也是涼山500多萬各族群眾最為激動的一天。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往返4個多小時,深入大涼山腹地,看望貧困群眾。

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生活著200多萬彝族同胞,其中多數仍保持著千百年來的耕牧傳統。由于自然條件差和發展相對不足,這里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17個縣市中11個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那篇被網友稱為“最悲傷的作文”《淚》,作者就是這里的一位彝族小姑娘。

大涼山,一直被總書記惦記在心。時至今日,說起總書記來訪時的情景,當地彝族鄉親還沉浸在喜悅之中。

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坐落在海拔2550多米的山坡上。沿著崎嶇不平的小路,還顯原始落后的泥棚茅屋,就散落在小路兩側。“總書記就是沿著這條小路,步行來到貧困村民家中的。”三岔河鄉黨委書記宋仕偉邊走邊興奮地向本刊記者介紹當時的情景,總書記的一言一行,甚至連說話時的神態,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腦海中。總書記站在哪塊石板上說了什么話,坐在哪個板凳上和彝族群眾交談,宋仕偉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在貧困戶吉好也求的家中,女主人和她的女兒正在家中。略顯昏暗的泥棚屋內,只有兩張床,床的上方,用藍色的塑料編織袋棚成蚊帳一樣的簾子。火塘邊的墻壁上,掛著總書記和她全家的合影照片。宋仕偉回憶說:“總書記非常細致,一進屋,先用手壓了壓床,看床結不結實;隨后,又掀起被褥,看薄不薄。”接著,宋仕偉指了指屋內一塊略微平整的地面說:“這就是總書記跟他們全家合影的地方,是總書記主動提出跟他們合影,還說要把照片送到他們家中。”

在相距吉好也求家近百米的山梁上,是貧困老人吉木子洛的家。站在這里,群山環抱,邛海蔚藍,天高地闊,心潮澎湃。這是總書記走訪的第二戶人家,也是總書記駐足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未來藍圖的地方。滿臉皺紋的吉木子洛老人,用彝語給本刊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景和她的心情。她說,當時我就給總書記說,“平時只在電視里見過,真沒有想到今天能親眼見到您啊!”總書記和藹可親地說:“我一直牽掛著彝族群眾,看著你們一天天的好起來,很高興,希望孩子們都能過上幸福生活。”總書記臨走時,老人用彝語說:“您這么忙這么遠還來看我們,您可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席,是全國人民的主席啊,要保重身體。”老人樸素真情的話語,說出了彝族群眾的心聲,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總書記說:“來,我們照張相吧。”于是,站在老人的院子里,大家紛紛圍在總書記身邊,留下珍貴的紀念。

站在老人屋前的山梁上,當總書記聽到村里將利用產業扶持周轉金購買西門塔爾牛、能繁殖的母豬和雞,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業時,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離三河鎮三岔河村20多公里外,是解放鄉火普村,這是總書記在昭覺視察的第二個地方。一到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不負黨的關懷,銘記總書記指示, 用勤勞雙手建設幸福新火普”的大幅標語。村里有瀝青公路與省道相連,在山腰山頂間是錯落有致的民居,家家戶戶都是白墻灰瓦,映襯在藍天白云下,非常漂亮。這是一個已經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的彝家新寨。這里平均海拔2700米,共有172戶706人,全部為彝族。2016年11月,全村從1公里多外的老村,搬到了現在的新村。

當時給總書記匯報情況的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關工小組組長馬天,說起那一天的經過還是激動不已。他說,總書記來到村民吉地爾子家中,看到房間里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還看上了電視,用上了手機,他很高興。吉地爾子家在火普村的高處,總書記就站在院子里,望著一棟棟灰瓦白墻的新居和層層梯田。在不遠處的田野里,有村民新建的牛棚,還有白色和黑色的大棚。馬天說:“我用了7分鐘的時間,給總書記介紹了村里的情況。”當總書記聽到遠處的白色大棚里,試種了1.7畝的高山錯季草莓;黑色的大棚里,試種了5.1畝的羊肚菌;牛棚里,是156頭新引進的西門塔爾牛后,總書記說,你們的新產業發展起來了,是個很好的事情。我很感動,你們脫貧有希望了。

在吉地爾子家院子外的路口,火普村黨支部書記吉色次哈告訴本刊記者:“就是在這里,我為總書記披上了白色的查爾瓦(一種彝族傳統服飾)。總書記當時微笑著說:‘這個禮物很珍貴’。”總書記披上查爾瓦,同鄉親們道別,現場頓時沸騰了。村民們一遍又一遍唱起了彝族民歌《留客歌》,“滿山花兒在等待,美酒飄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來……”悅耳動聽的歌聲,傳遞著彝族人民發自內心的感受。

如今,總書記到過的三河村、火普村,火遍全國,一下來了很多慕名前往的外地游客。為總書記唱歌的小女孩吉好有果,成了村里的“小明星”,每當有客人來訪,都會表演唱歌。與此同時,受總書記的激勵,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更強了。宋仕偉說,現在,大涼山深處的山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彝族老鄉臉上的微笑多了,彝族娃娃不再羞怯,變得活潑開朗了。”

西昌:一個春天棲息的地方

西昌市是涼山州首府,屬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素有小“春城”之稱。這里因航天而名,因邛海而美,因五老而暖。在市老干部活動中心,說起關心下一代的事,市關工委的五老一個個打開了話匣子,大家最有成就感的是,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為貧困兒童開展“暖冬行動”。

提起“暖冬行動”,75歲的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史在德動情地說:“一次在山村學校宣講時,我們到學生宿舍去看,有的娃娃床上棉被十分單薄,個別娃娃還墊的是草席。這么冷的天氣,娃娃們晚上怎么睡?這讓我們很心疼,戳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于是,關工委的老同志們萌生了開展“暖冬行動”的想法,給山里娃娃送棉被。可是,關工委一時沒有那么多的錢,怎么辦?這就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基金會,老同志們每人捐款都在千元以上。但這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燃眉之急。市委老干局副局長、關工委副秘書長曾雄說:“我們借助騰訊互聯網平臺及微信朋友圈,開展助學、助困、助孤‘10元·微愛’活動,將點點‘微愛’匯聚成愛的海洋。”

在市委書記李俊和市委組織部部長、市關工委主任陳路的帶動下,“10元?微愛”募捐行動,不到半年就籌集了120余萬元,保障了關愛活動的順利開展。“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良的因子,我們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長,也不愿看到別人的孩子身處困境。我們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鄭重倡議:每人自愿捐出10元,成為一名光榮的‘微愛志愿者’。用我們的點滴善舉,關愛我們身邊那些急需幫助的孩子。”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基金會秘書長李福這樣說。

有了社會各界的贊助和捐助,基金會聯系到學校,先解決在校娃娃們睡覺冷的困難。這樣,“暖冬行動”開始了。從2014年以來,市關工委為山區的貧困孩子們送去了上千套“五件套”床上用品。基金會出資7萬余元,為全市450多名孤兒及特困兒童專門定制中秋節日禮物。出資14萬余元,持續開展“扶苗工程”,資助50名高中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還在有關慈善機構的定向資助下,舉辦了“愛我西昌,快樂童年”暑期孤貧兒童夏令營,組織43名貧困學生到北京參加航天科技夏令營,使孩子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微愛”不“微”,這里的故事很溫暖。用涼山州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中由的話說,就是“一樣的藍天下,一樣溫暖的家。”

在涼山州還有一個故事不能不說,這就是山正元放映隊,用電影為大山里的彝族娃娃打開眼界。

山正元,是一名有著40多年的電影譯配放映經歷的彝族老黨員。2001年退休時,他用自己的退休金作費用,申辦了“山正元放映隊”,義務為涼山貧困村放電影。十幾年過去了,放映隊活躍在涼山州的大小村寨,為彝族孩子打開了看世界的窗口。說起山正元創辦電影隊的初衷,還有這樣一段故事。1964年,山正元和他的伙伴們承擔《雷鋒》電影的彝語配音,電影播出后,在整個涼山地區引起強烈的反響。山正元也在配音的過程中,被雷鋒精神深深地感染。山正元說,“我們不敢說一兩場電影能對孩子的價值觀和未來產生多大的影響,但對我們所去的最偏遠貧困農村的孩子而言,電影是他們能集中在一起享受到的最好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山正元因為年齡大了,不能到山里去放電影,但他的電影隊,早已后繼有人。現在的電影放映隊隊長段學軍說:“多年來,放映隊所經歷的困難太多了,但只要能給那些貧困山區的老鄉和孩子們帶去精神食糧,這些困難都無所謂。”

會東:留守兒童不孤單

會東縣位于涼山州的最南端,隔著一條奔騰的金沙江,與云南省的巧家縣相望。一走進會東這片溫暖的土地,頓感山川有韻,流水含情。在鲹魚河鎮中心校美麗的校園內,充滿了春天的氣息,一股濃濃的“書香”彌漫在校園。校園廣播里,正在朗讀孩子們的散文作品。還有的學生們聚在一起,朗誦自己寫的以“我愛家鄉”為主題的詩。鲹魚河鎮中心校校長、關工委主任劉金蓮告訴本刊記者,前不久,組織學校師生參加了會東縣文聯組織的“美麗會東”征文活動,很多師生滿懷激情,我筆抒我心,我心訴我情。現在,我們用“我聲讀我文”的方式,每天由一位老師,一位同學誦讀自己寫的征文。

最讓本刊記者感動的是,學校針對留守兒童比較多的特點,專門騰出教室,安排值班老師,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在放學后讓留守孩子們到這里來看書、寫作業、下棋等。每天都有老師在這里值班,管理陪伴孩子們,為他們答疑解惑,輔導作業,對一些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感受到一點關心和溫暖。特別是學校在這里還開通“愛心視頻”,讓學生和遠方的爸爸媽媽視頻通話。本刊記者到這里時已是下午4點多鐘,20多個小朋友正在熱鬧地玩耍著。還有幾個小朋友,正通過微信視頻,和遠方的親人說話。值班的女老師,拿出一本本的資料,告訴我們這里的管理制度和孩子們的可喜變化。

一直都說,留守孩子比較封閉、害羞、孤僻。但是在這里,本刊記者見到的孩子們都很活潑,他們主動微笑敬禮,還在本刊記者身邊跑來跑去,一點都不懼怕陌生人。劉校長說,現在,學校開展了各種課外活動,各班老師積極動員和鼓勵留守兒童參加,讓他們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才藝,鍛煉自己的能力。他們說:“雖然遠離了父母,但是在這里玩得好快樂。”

精準脫貧是會東全面小康最大的民生。劉校長認為,教育是搞好扶志與扶智的關鍵,只有對留守兒童付出更多的關愛,他們才能真正走出貧困。學校對留守兒童做到了“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讓他們“留守而不孤獨”。

會理:布拖女娃有春天

會理縣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素有“川滇鎖鑰”之美譽。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后,進入會理縣城附近, 中央政治局在這里舉行了擴大會議,史稱會理會議。今天的會理城,充滿現代都市氣息,是涼山州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吸引本刊記者來到這里的,是州關工委介紹的一個關于“布拖女子班”的故事。

在會理,為什么又說到布拖呢?讓我們先來對布拖有一個了解。布拖縣位于涼山州東南部大涼山區,是一個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區半農半牧縣,是彝族火把節的發源地。這里的地貌,可概括為:“三個壩子四片坡,兩條江河繞縣過,九分高山一分溝,立體氣候災害多”。因此,這里又被視為中國最窮的地方,也有人說這是中國最掉隊的處所。

再讓我們講講“布拖女子班”的由來。

布拖縣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彝族聚居區。時至今日,如何避免教育“著涼”,仍是這片大山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彝家村落分散,山高坡陡,教育十分落后,導致大量適齡兒童失學,甚至外出打工。尤其是對女孩而言,失學輟學更是嚴重。近年來,在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的努力下,這一情況正在改善。越來越多的公益活動走進大山,部分村子蓋起了學校,迎來了老師,也響起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還有的是由政府出面組織,公益組織贊助,在異地條件較好的地方委托辦學。“布拖女子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辦起來的,至今已辦了8年。

8年來,會理縣財政每年拿出150萬元,并在一家公益機構的持續贊助下,在會理縣實驗中學開辦“布拖女子班”。每年在布拖縣農村戶籍的彝族女孩中,經考試選取50名到這里來讀書,從初中到高中。對這些考進會理實驗中學的彝族女孩而言,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變化。在這里,她們學會了欣賞自己,也學會了用奮斗來實現夢想。

眉清目秀的吉爾么惹各,出生在布拖縣交際河羅家坪鄉,她笑著對本刊記者說:“在我家鄉,像我這個年齡的女孩子,不少已經結婚生子,我有的小學同學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這個17歲的高二女孩,笑容燦爛,性格陽光,她的理想是到北京上大學。

布拖女子班的存在,改變了“吉爾么惹各們”的命運。

對彝族的女孩子而言,接受教育遠比男孩子要困難得多。與惹各同班的葉布莫小蘭,是布拖縣地洛鄉柳口村唯一讀到高中的女生。“我讀初中的時候,村里就有老奶奶給我父母說,女孩子是要嫁出去的,應該供兒子讀書。”小蘭說,“村里的人都說,一個女孩子,讀書只要學點算術,在賣豬賣羊時能算錢也就夠了。”“可現在我知道了,世界很大。而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去到外面的世界,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為了讓這些遠道而來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會理縣實驗中學為布拖女子班提供了學校最好的教學資源,抽調骨干教師,組成強有力的教師團隊為學生授課。會理縣實驗中學的校長劉遠霞告訴本刊記者,每一屆布拖女子班的孩子,都非常珍惜在這里讀書的機會。這些原本懵懂的小女生,來到這里之后,不僅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也在老師和愛心人士的教導下,懂得了如何做人和感恩。

與其他班級的同學不同,布拖女子班的學生只有每年寒暑假才能回家,其他大小假日都在學校度過。為照顧好學生,布拖縣交際河中學派出“生活管理媽媽”,對孩子們進行24小時的陪護管理。在課余和月假時間,老師們會帶著女子班的學生到學校操場做游戲,到廣場游玩、郊外踏青、河畔觀景,到烈士陵園掃墓。在節日和各種紀念日,班里還會開展征文、演講、繪畫、歌詠、舞蹈等活動。不少女子班的同學,都把班級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他們一點點地改變著我們。我也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14歲的曲木么此牛希望以后如果有能力,能“幫助像我一樣的孩子,去改變我所成長的地方。”

德昌:他為扶貧獻余暉

很難相信,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唱《青藏高原》時,還能把最后的高音飆上去,而且“飆”得有滋有味。他是德昌縣關工委的常務副主任陳德熙,一位高級畜牧師,從事了一輩子畜牧工作。退休后,他擔任了五老志愿者科技組組長。

在縣城郊區一個現代化的農家個體養殖場里,陳老拉著本刊記者的手,邊走邊講。這是一個年出欄千余頭豬的養殖場,從喂養到出欄,全部實現自動化。豬舍里,大豬小豬都在“哼哼”著搶食吃,搶水喝。食槽和地下,都被沖洗得很干凈。特別是利用豬糞發展沼氣,免費供周邊幾十戶人家燒水做飯。沼液又用于林果灌溉,林下養雞養鴨,形成循環經濟發展鏈。說起這些,陳老的臉上掛滿笑容,如數家珍。

這戶人家的主人是錦川鎮金沙村的刁尚忠、王朝蘭夫婦。十幾年前,他們養的豬得病了,找縣畜牧局求助時,認識了已退休的陳德熙。這些年來,陳德熙帶著關工委科技組的老同志,多次上門幫助他們,還積極聯系縣畜牧局和鄉黨委、政府等有關部門,多方籌款,幫這對年輕夫婦建起了標準化養殖場。在陳老的精心指導下,實施完善了養殖制度、飼料加工、自繁種豬、消毒防病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走上了致富路。刁尚忠話語不多,但說起陳老的幫助,他連連說:“多虧了他啊,要不是他,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咋樣呢。”

這就是一位關工老人的情懷,他利用多年從事畜牧工作的經驗知識優勢,培養了許多年輕的豬、羊、雞養殖專業戶,使他們在升學無路、就業無門、苦無技術的困境中,找到了創業致富的途徑。

雷波:一朵綻放的索瑪花

雷波縣是涼山州的東大門,近年來更被譽名為“中國優質臍橙第一縣”。現在我們要說的,是一位“最美山村女教師”,彝族姑娘馬劍霞。

她的故事,要從2003年說起。那一年,馬劍霞從四川省彝文學校畢業,通過教師招聘考試,被錄取為大坪子鄉中心校小學教師。這里地處大山深處,是全縣唯一不通公路的鄉。地形地勢特別險要,山高坡陡,十分危險。“學校建在海拔2000多米、坡度達70多度的高山上。2003年夏天的那一天,我手腳并用,連爬帶走,第一次踏上這條通往學校的山路,用了近4個小時,那年我18歲。”由于大坪子鄉生活條件太艱苦,有的人在這里工作兩三年就走了,但馬劍霞一干就是近10年。在她心中,孩子們離不開她,大山里的孩子不能沒有老師。

2010年7月,一篇名為《涼山“最美”山村女教師》的帖子走紅網絡。

2010年12月,中央電視臺欄目組來到雷波縣大坪子鄉中心校,關注“涼山最美山村女教師”的故事。

正是這段教師經歷,馬劍霞成了“最美鄉村女教師”,還當上了黨的十八大代表。

28歲那一年,馬劍霞的人生角色發生了轉換,從鄉村教師,變為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變的是工作的形式,沒變的是工作的內容和“我心所向”。她這樣理解新的工作:“從為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課,拓展到要關心全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上。”

一到西昌市,州關工委的同志,就把馬劍霞從200多公里外的雷波請來,和本刊記者一起座談。已經做了近5年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馬劍霞,仍然青春靚麗,純樸幽默。她告訴我們,她有兩個心愿,一個是自己的,一個是父母的。自己的心愿是,把大坪子鄉中心校的路修通,讓山里的孩子們上學不再那么辛苦。父母的心愿是,讓女兒趕快嫁人。

如今,馬劍霞的心愿實現了。可是父母的心愿,還沒有實現。涼山州關工委的同志們說,小馬來到關工委,又變成了最美關工人。她給老同志們帶來了青春的活力,也給少數民族地區的關愛工作帶來新的想法。怎么為6萬多名彝族青少年服好務,一直是五老和馬劍霞牽掛在心的事。她和五老常到山村里去,給彝族青少年講革命故事,傳播文明生活習慣。和五老一起擔當起留守兒童的“家長”,并經常到監獄和少管所,去看望那些一時失足的青少年。做了很多好事,也經歷很多難忘的事。一天中午,她和幾個好友在一家餐館吃飯,服務員送過來一個水果拼盤,說是一個男孩點名要送給“馬老師”。原來是一個叫馬爾天的彝族男孩,因缺失父母關愛出現了心理問題。馬劍霞得知后,常來看他開導他,給他講了很多道理。馬爾天哭了,說他從記事起,就很少有人這樣關心過他,并答應要好好改變自己。通過馬爾天的經歷,馬劍霞意識到關愛這些孩子們是多么有意義的事啊。同時,這些轉變了的孩子們,是多么可愛。

走進新時代,春風又綠大涼山。臨別西昌,總有一種感動在心頭。衷心祝愿幅員6萬余平方公里的大涼山,早日擺脫貧困,走入小康。感謝這里的五老,為大山里的孩子們送上的那份溫暖和關愛。

在這條險峻的山道上,馬劍霞走了近10年

索瑪花

是杜鵑花的彝語名,又名映山紅,彝語稱杜鵑花為“索瑪”,即迎客之花,是我國三大天然名花之一,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花色潔白中透著粉紅,被稱為“高山玫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操操操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黄色片|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久久网欧美|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亚洲黄网在线|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成人精品区|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美女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天堂日本|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a级免费|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a毛片|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网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天堂高清|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二三|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亚洲av无码人妻|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91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偷拍| 97在线国产视频| 欧美伦理一区|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