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深圳市地鐵集團 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
深圳地鐵7、9、11號線公共藝術項目是深圳地鐵三期工程“文化地鐵”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實現深圳地鐵由單純的交通服務功能向城市文化的輻射,讓藝術結合地域文化真正地與觀眾生活融合在一起,為乘客創造更好的乘車體驗。該項目由深圳地鐵集團委托,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負責總體策劃和監督實施。
為更好體現地鐵公共藝術的公共性,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特將項目策劃和實施過程開放給公眾,最大程度地讓更多的專業人員來參與,是一次藝術話語權交付公眾的大膽探索與嘗試,是提升城市居民整體文化素質的一次嘗試,也是深圳這座城市接受新的挑戰、逐漸建立完善的公共藝術機制和體系中的一個里程碑式實踐活動。通過公開互動參與,該項目內容最終確定實施站點的固定藝術展示墻、流動藝術展示墻,以及三條地鐵線站名的“小百科”詞條整理和藝術設計。這三大塊內容共同構成一個新概念的地鐵“美術館”,是把當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地鐵站轉化為公共藝術空間,線路落成后,觀眾可以搭乘地鐵游覽地鐵“美術館”的固定和流動藝術展,甚至還能參與到流動藝術墻面空間落成后的策劃與展示項目中。
項目覆蓋地鐵三期中的50個站點,共設置了53藝術墻空間:7號線有22個站點設置了藝術墻空間,共25個(3個藝術櫥窗空間);9號線有19個站點設置了藝術墻空間,共19個(1個藝術櫥窗空間);11號線9個站點,設置了藝術墻空間,共9個。
項目采運用了公共藝術創作的流程機制,以公開征集、開放評議、協同創作的方式設計作品,全新的設計創作模式開創了國內地鐵建設的先河,也讓真正關心城市發展,熱愛藝術的人有公開平等機會參與地鐵公共藝術創作和地鐵公共空間的改善,體現深圳的開放、公開、公平的城市文化和國際性、包容性城市特征。
分散在三條線50個站點的藝術空間分布用整合策劃的方法形成一體化的文化主題理念。是一個充分結合地域性、探索、當代性語言,整合具有實驗性和創新性的藝術創作內容,以“地鐵美術館”理念構建、實現“文化地鐵”目的。

深圳地鐵皇崗口岸站

深圳地鐵文錦站



深圳地鐵黃木崗站

深圳地鐵下沙站
通過線上及線下的充分互動和平臺打造,讓“藝術墻”項目不再是地鐵工程中的裝飾項目,而是具有交流對話功能的一場藝術展覽,持續傳播發酵的平臺,打造一道全新的城市風景線。觀眾通過掃描任何一個墻面作品說明牌中的二維碼便可進入“地鐵美術館”(ArtMetro.sxl.cn)線上平臺,了解三期所有藝術項目的詳細內容(包括圖片、語音、影像等)、各站點小百科展覽、位置信息、創作理念、創作過程和藝術家專訪資料,觀眾更可通過平臺,向平臺反饋意見,隨時聆聽市民觀眾真正的聲音。
深圳地鐵還首次建立了獨特的“流動藝術展覽空間”,將永久性的地鐵藝術墻打造成為展示城市當代藝術文化的流動櫥窗空間,給市民帶來不斷的視覺感受及精神享受,給藝術家和策展人提供了特別的公共藝術空間。
深圳地鐵三期公共藝術項目內容涵蓋了地域文化、地鐵建設文化、城市精神文化、環保文化、人文歷史等等內容,是軌道交通及當代藝術發展中的一次精華的聚集,是深圳市民不可多得的一道風景線,希望通過項目,也能帶動公共藝術在中國的更多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