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穎
【摘要】以教學常規為切入點,通過教育裝備和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剖析,尋找教育裝備和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內在聯系,以求學校教師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教育裝備 教學常規 學生核心素養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的一線信息技術老師,在這個崗位上已教學多年,且近幾年一直負責本校的《小學教育技術裝備統計基表》的數據填寫任務。記得我第一次接到學校的這個任務時,我當時就很疑惑:“教育裝備”到底是什么?教育裝備和小學教師有什么關系?教育裝備和小學生有什么關系?
那么,什么是“教育裝備”呢?教育裝備是指實施和保障教育教學活動所需的教具、學具、器材、設施、場所及其配置過程的總稱;教育裝備是實施和保障教育活動的所有硬件、軟件的統稱,是學校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手段;教育裝備的水平已成為衡量學?,F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記得2015年09月,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室裝修后煥然一新,配置了48臺嶄新的惠普學生電腦,不時有學生趴在信息技術室的窗戶外望著里面的48臺新電腦。作為學校唯一的信息技術教師,我的心里深深地知道:學校信息技術教室里新來的那么多臺嶄新的電腦在農村孩子的心里意味著什么?是新鮮,是信息,是知識,還是夢想?或許,還是很多……
我一周16節信息技術課,全校三至六年級16個班,每位學生一周一節信息技術課。9月了,開學了!開學第一課:我開始給全校每一位學生提自創的信息技術課《整理工作》要求。知識改變命運,細節決定成敗。我要求在每節信息技術課下課時每位學生做到:學生電腦顯示器擺放平整(底座頂住電腦桌擋板),鍵盤擺放平整(頂住顯示器底座),鼠標墊擺放平整(上邊頂住電腦桌擋板),信息技術課本放入電腦桌抽屜(頂住抽屜右側直角),學生凳推入電腦桌放腳空間(頂住電腦桌擋板)。開學前幾個星期內,個別班級個別學生《整理工作》做得并不怎么好,特別是下課時,有學生急著離開信息技術教室,會忘記推凳。但是漸漸地,在我和同學們的共同督促下《整理工作》做的越來越好,甚至不用我來提醒,每位學生下課時都能很自覺地完成屬于他的《整理工作》。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教學這一中心,體現這一中心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是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那么“教學常規”到底包括什么呢?原來教學常規包括:制定計劃,備課,課堂要求,作業批改,指導實驗,輔導,課外活動,學業考核和評價,校本教研等。我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常規《整理工作》就子屬于“課堂要求”。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呢?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行為你只要堅持做21天以上,這種行為將成為你的一種習慣。課堂要求每天做,每周做,每月做,堅持做……漸漸地《整理工作》變成了每位學生的一種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習慣變成了態度,態度變成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2016年0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求。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不盡相同。隨著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僅有知識還不夠,還得有知識賴以持續發生和進化的海洋。比如孩子的興趣、質疑、探究、堅毅、進取等等,這些對孩子未來的生活和步入社會同樣重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知識獲取更為重要。
如果學校沒有48臺嶄新的電腦,何來學生窗外渴求知識的目光?如果學校沒有嶄新的信息技術教室,何來《整理工作》教學常規的養成?如果學校沒有先進齊全的教育裝備,何來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教育裝備是學校一切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物質基礎,學生核心素養是學校一切教育工作的終極精神目標。讓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孩”,站在教育裝備“巨人”的肩膀上,“小孩”一定會看得更遠,走得更穩!
[1]張舒予.英國英格蘭教育改革與學校信息技術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3,(02).
[2]任凱.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能量[J].課程教材法,2013,(02) :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