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偉 楊得祥
【摘要】思想品德,要求一個人講道德、有品行,做人要實,光明磊落。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行為和習慣的總稱。作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積極性的行為習慣,讓學生講道理,守規(guī)則,做一個品行端正、行為良好的人。
【關鍵詞】明理 訓練 督促 習慣 評比 競賽 以身示范 榜樣
前幾天,在和同級部的老師閑聊時,聽到他這樣說:“這個班的學生學習習慣真的很不好,上課聽課的學生太少了,都這么大了,還和孩子一樣,回答問題不舉手,即使舉手了也是邊說邊舉手,課堂上隨便說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坐姿不端正,回頭的太多,整個班級的課堂紀律亂成一團,而且作業(yè)拖拉問題也很嚴重。”是啊!這種現(xiàn)象不只出現(xiàn)在同事的班級中,在大部分的班級中應該也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不僅陷入沉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讓學生考高分?還是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呢?還是讓學生有道德、守紀律呢?教育學生的目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讓學生思想端正、行為光明磊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品德好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習慣和品德一旦養(yǎng)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教育無非是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習慣”,的確,對學生來說,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實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
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講道理、明事理的人,不然一切都是空談。根據(jù)我多年從教的經驗和教訓,現(xiàn)結合本人的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幫法。
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我為什么要這么做的道理,從理想上加以認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對學生進行“自覺排好路隊”“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yè)”“認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時,我總是先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不這么做又會怎么樣?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明白這樣做的意義。當然,在說理中,教師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講解,可結合生動的故事,有趣的游戲,班隊活動等進行。如: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時,可結合講“邱少云”的故事,對學生排路隊的教育時,可結合一些違反交通規(guī)則,造成交通事故的具體事例進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習慣”要“習”才能“慣”,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在教師嚴格的訓練,學生有意識的反復訓練中養(yǎng)成的。為此,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我充分利用晨會、班會加強對學生行為的訓練,如行隊禮的訓練,禮貌待客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為了加強訓練效果,有時還采用表演的方式,學生編小品、相聲,利用教材編成課本劇,通過這些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落到實處。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象,這樣,教師平時的督促就是顯得更為重要,要通過經常性的督促檢查,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養(yǎng)成自覺的習慣。因此,每次寫字時,做作業(yè)時,我總忘不了對學生說聲,“注意三個一”。平時,在集隊、集會中,發(fā)現(xiàn)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及時指出,幫助他糾正。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為內在的自覺行為習慣,從而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行為。
學生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競賽的方式常常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根據(jù)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我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競賽、評比活動。如整理書包大賽,消滅錯別字大賽,禮貌表演大賽,演講大賽等,給成績最佳者授予“自理能手”“糾錯衛(wèi)士”“禮儀標兵”等稱號。比賽后,對勝負進行積極性的評價,讓勝利者再接再厲,以后爭取更大的勝利;失敗者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頭奮起,爭取明天的勝利……讓學生的思想向好的方向考慮,讓學生的品德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這些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使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有效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和習慣的養(yǎng)成。
教師要正學生,先要正其身。一般來說,學生都有“向師性”,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例如,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的同時自己應該有良好的衛(wèi)生意識;要求學生注意儀容儀表,就要從自己的儀容儀表抓起。要求學生遵守校紀校規(guī),就必須自己先做到上班、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嚴格遵守學校里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同時,班級是一個整體,學生要在這個集體里學習、生活、成長,因此這個集體需要有一種蓬勃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爭先創(chuàng)優(yōu),愛班好學的敬業(y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