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在北平,家里常吃面,一頓飯一頓面是常事,面又常常是面條。一家十幾口,面條由一位廚子供應(yīng),他的本事不小。在夏天,他總是打赤膊,拿大塊和好了的面團,揉成一長條,提起來擰(nínɡ)成麻花形,滴溜溜地轉(zhuǎn),然后執(zhí)(zhí)其兩端,上上下下地抖,越抖越長,兩臂伸展到無可再伸,就把長長的面條折成雙股,雙股再拉,拉成四股,四股變成八股,一直拉下去,拉到粗細適度為止。在拉的過程中不時地在撒(sǎ)了干面粉的案子上重重地摔,使粘上干面,免得粘了起來。
(節(jié)選自梁實秋《面條》,題目為編者加)
寫話秀秀
“拿、揉、提、擰、轉(zhuǎn)、抖、伸展、折、拉……”一系列動詞的運用,讓我們看到做面師傅技藝的高超??炜矗瑡寢屨趶N房里忙著洗菜、切菜、炒菜,試著用幾個動詞來描繪她此刻的忙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