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詠梅
【摘要】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文,說什么沒有靈感、沒有素材,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工作首先要有清楚的認識,要正視學生現實與困難。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喜歡上作文寫作,聯系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應從甩掉包袱,從四個方面進行引導。
【關鍵詞】寫作課教學 寫好作文 想寫作文
教什么,學什么,就寫什么。作文教學必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必須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真情,有了感受,才能有大量的要寫的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學生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每個人都有真切的感受,看影視也好,讀文章也好,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教師一定要做有心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精彩。勞動課上,我安排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勞動,親身經歷勞動場面后,安排學生寫勞動課的作文,讓學生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盡情的去描述,去抒寫,這樣學生就能把勞動的場面寫得真實具體。我讓學生星期天把在家參加了家里某項勞動的真情實況寫一篇作文,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的,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不會胡編亂造,說空話,說大話。教師要多表揚學生抒發真情實感的例子,多對學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改正。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因為教材上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涌,下筆如神。沒有語言積累,學生的作文將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有情而不能抒發。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
學生的作文寫作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一門基本技能,教師要清醒學生作文雖不是作家的創作,也不能寫一次就完事,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會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要反復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的道理。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然后再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具體內容,內容的生動則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成鮮活的生命體,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作文講評是重要的一環,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對引導學生寫好作文尤為關鍵,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肯定他們在作文中的優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作文中的不足與失誤,還要強調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優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鼓足他們樂于作文的勇氣。
從事語文教學這么多年,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是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多給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想象和理想生活的空間,善待每一個孩子,就一定會改變孩子不愿意寫作文的困境,使每個孩子都會樂于作文,樂于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體驗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