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
發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兩江新區的引領作用,推動保稅區、開發區、園區等各類開放平臺互補互促、增強功能。強化兩江新區綜合樞紐、開放口岸、現代金融、保稅物流、國際會展等核心功能,高標準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加快自貿試驗區制度和政策創新。
2017年11月6日,新加坡麥達斯集團來到重慶,在兩江新區打造進口鋁貿易基地。促使麥達斯集團作出決定的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運營中心這一“身份”。
2015年11月7日,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戶重慶。相比前兩個中新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沒有四至范圍的約束,它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現代互聯互通與現代服務經濟為主題,搭建區域聯網,輻射西部、全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該項目是中國西部地區降低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的一次探索。
近年來,不少企業紛紛把目光瞄準海外融資市場。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重要一環,是探索、完善金融開放創新政策體系。這一政策體系可以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幫助重慶乃至西部地區企業引入低成本海外資金。
對企業來說,這是獲得實惠的有效方式;對實體經濟來說,這是注入活力的有益嘗試。
從2016年開始,隆鑫控股、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等大企業,通過中新跨境融資通道獲取了海外低成本、長周期的資金。
重慶誠潤機械有限公司、重慶博騰制藥等一批中小民營企業,也從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中嘗到甜頭。
以誠潤機械為例,2016年底,它成功獲得新加坡銀行機構兩年期、340萬美元的跨境融資,融資綜合成本(含鎖匯成本)僅4.8%。
可以說,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以來,合作雙方建立起多類型的金融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也謀劃了一批高水平、創新型的重點業務合作項目:搭建多樣化跨境融資通道,建設金融機構合作平臺,組建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及中外合資、外商獨資金融機構等。
2016年4月成立的“中新互聯互通股權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到2017年11月7日,該基金已在信息科技、基建、教育、交通等領域儲備項目51個,實現投資57億元;
新加坡三大銀行機構與重慶地方法人銀行機構雙邊授信總額已達400億元,中新雙方金融機構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已經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跨境貸款、內保外貸、境外發債等支持重慶范圍內企業的多樣化跨境融資通道基本建立,幫助企業跨境融資累計超過40億美元,已落地項目加權平均綜合融資成本約為4.86%,較本地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低0.7個百分點;
…… ……
以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將為重慶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2017年10月,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從昆明飛往重慶的西部航空PN6394航班平穩降落。與乘客一起抵達的還有一大批鮮花,稍后,這些鮮花將轉乘西部航空PN6357航班,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
鮮花保存期較短,以前,貨主會選擇沿海城市中轉?,F在,通過重慶中轉成了貨主的首選。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地后,重慶直飛新加坡的航班不斷增加。重慶已經成為西部往來新加坡最便捷的城市?!蔽鞑亢娇帐袌鲣N售部副總經理滕洋說。
2016年2月4日,由西部航空執飛的重慶—新加坡航線正式開通,每周3班。
隨后,重慶航空也加入到該航線中。后來,隨著旅客增多,這些航空公司開始借助國內航線網絡,為中國西部地區主要城市旅客經重慶中轉至新加坡,提供便捷空中通道。截至目前,重慶直飛新加坡的航班已從過去的每周5班增至每周14班。
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東風”,重慶航空領域一系列大動作也在悄然推行。
2017年1月12日,重慶機場集團與新加坡樟宜機場集團簽署了共同設立機場商業管理公司的合資合同。雙方將共同管理和運營重慶機場的零售、餐飲、廣告、嘉賓、休閑服務及停車場等非航空業務資源。借助樟宜機場的先進經驗,重慶機場商業運營管理品質將得到逐步提升。
伴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航空產業園建設總體方案》的出爐,集航空維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訓、航空金融等于一體的臨空產業也呼之欲出。
不靠邊、不沿海的重慶,要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打通出海通道,發展多式聯運是關鍵。
2017年8月31日,渝、桂、黔、隴四省區市政府在重慶簽署協議,決定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
這條通道是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中國西部相關省區市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通過區域聯動、國際合作,共同打造的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不到一個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行班列首發儀式便在重慶鐵路口岸舉行,并確定每周五雙向固定發運。
通過該班列,貨物從重慶至東盟主要港口運輸時間需7—10天,相比傳統江海聯運方式,全程將縮短10—15天。
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推動下,重慶的多式聯運體系逐步形成。
2017年8月31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1+1”多式聯運示范項目運營平臺公司在重慶揭牌。
這個項目分為輕、重資產兩個公司。輕資產公司側重于交通物流領域的項目咨詢策劃、國際物流通道建設、腹地及周邊貨源組織、物流資源整合,以提升重慶物流發展軟環境;重資產公司則偏重與國際多式聯運相關的物流裝備、倉儲作業、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與管理。項目將圍繞果園港,打造長江上游最大的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貿易集散中心。
“對于一座試圖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有更大作為的城市而言,出海通道是繞不開的話題。目前全球90%的貨物貿易運輸是由海運完成的?!敝行率痉俄椖抗芾砭志珠L韓寶昌說,有了出海通道和多式聯運這兩件“法寶”,就可以加速融入“一帶一路”,這不僅是重慶,也是西部地區城市的共同夢想。
2017年12月底,部分榮昌生豬戴上一款造型類似瓶蓋的“耳環”。
這是一款智能耳標,能為每一頭豬進行身份鑒別和存檔。開發智能“耳環”的是一家名叫SmartAHC的新加坡企業。
SmartAHC公司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進入重慶發展,并在2017年“渝洽會”期間,與重慶榮昌區畜牧獸醫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榮昌支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開展智能耳標在榮昌區畜牧場的試點應用。
事實上,這項合作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新試點。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說,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現代互聯互通與現代服務經濟為主題,構建一個價值網絡,讓中新雙方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技術流都流動起來,實現互聯互通。
現在,這種局面正在重慶加速形成。
通過智能“耳環”項目,重慶與新加坡不僅實現了技術上的合作,也實現了人才的交流。
SmartAHC公司創始人蘭嵩博士是中國人,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留學,繼而在新加坡創業。蘭嵩說,此次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參與到榮昌區中新智慧城市項目建設中,實現了他本人和技術的雙回歸。
新加坡信息通信基礎、智慧城市建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借助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和人才,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推動了雙方進行首批中新智慧城市建設合作。除榮昌區外,還選出兩江新區、渝中區等四個試點區,圍繞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樓宇、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項目建設。
不僅僅是將新加坡的企業、人才、技術引進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也推動了重慶企業走出去。
2017年9月8日,豬八戒網對外宣布,上線旗下首個國際服務網站——新加坡豬八戒網Zomwork中英雙語人才服務交易平臺。
平臺上線試運營一個月,入駐服務商超過200家,涵蓋設計、開發、營銷、文案翻譯、品牌咨詢、影視制作、企業服務、印刷八大類目,為新加坡雇主和服務商成功匹配訂單40個。
兩年多來,從金融服務、交通物流到航空產業,再到信息通信,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有效推動融資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升,加強了重慶與西部、西部與世界的互聯互通。
【鏈接】
輝聯埔程智慧物流平臺項目由新加坡上市公司輝聯集團、斐格瑞集團以及埔程物流三方共同建設,2017年7月落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開發區,投資3億美元,占地326畝,總建筑面積約22.28萬平方米。該項目以果園港為中心,依托鐵、公、水多式聯運物流集散平臺和物流信息平臺,打造國際物流網絡中心重要樞紐節點、西部區域多式聯運網絡中心節點,將形成集物流企業孵化、總部經濟、人才培訓、居住服務、商業流通和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物流社區。
據了解,該項目分為物流組團、金融服務組團、信息服務組團、配套服務組團四大組團,將于今年動工,這有助于推動重慶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