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文波

今年元宵節期間,太原市迎澤區在南宮廣場舉辦了“首善迎澤 傳承家風”展示活動,讓太原市民紅火鬧元宵的同時,提升精神文化內涵,傳承崇廉尚德的好家風。
展示活動以“習近平談家風”開篇,穿越25個展區,組成一個“大四合院”,一個個家風故事講述了暖暖親情,一個個精彩鏡頭展示了優秀家風的傳承,一個個主題活動培育和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市民扶老攜幼,駐足觀看,仔細品味。
實物展臺共展出書法作品20余幅,剪紙作品30余幅,各類實物展品,傳遞出向上向善向廉的正能量。在迎澤區人民檢察院“廉潔家風”展區前,一位教育專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這次展示活動改變傳統的家風家訓的展示模式,將家風家訓展示由室內移到室外,由指定或者特殊人群觀看轉變為在社區、文化廣場等人口密集區域的大眾觀看,而且結合春節、元宵節等時間節點開展崇廉家風家訓教育,更便于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隨時隨地參觀、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士關注,又便于傳播,極大增強社會影響力。
互動展區全面展示了各中小學開展家風教育的成果和文明單位家風活動的成果,激勵全社會傳承家風、注重家訓、崇廉尚德、樹立新風。
在松莊小學“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展示區,學校以家風建設為抓手,以提高教師廉潔從教意識為目標,通過“讀書+活動+基地”形式,多角度立體化構建家風家訓教育模式,在全校形成家風正、校風淳、教風清、學風端的良好局面。
松莊小學緊緊圍繞傅山先生家訓的“勤”字,進行人文內涵的無聲教育。明清之際思想家、文學家、書畫家、醫學家傅山先生在1660年歸隱松莊,他在《霜紅龕集·卷二十五·家訓》有《十六字格言》寫給他的兩個孫子傅蓮蘇、傅蓮寶。“靜、樂、勤、蛻、安、歸”是有關為學的;“淡、遠、藏、忍、默、謙、重、審、儉、寬”是有關人際關系和道德修養的。他強調讀書要靜,淡泊名利,遠離小人,遠處著想,學習要勤,衣食要儉,寬容待人。松莊小學負責人表示:家風、家訓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它是少年成長的沃土,是青年奮進的動力,是中年恪守的為人之本,是老年傳承的精神寶藏。
在迎澤區第二實驗小學展示區,學校將近來舉辦的家風家訓各項活動資料進行了整理,精心制作了家風活動展板和崇廉家訓匯編,展示了學生創作的家風家訓書法作品,微電影《傳承》等等,豐富詳實的資料,創意新穎的展臺布置,吸引了諸多前來觀展的市民。大家紛紛駐足,翻閱資料,觀看視頻,欣賞作品,尤其是帶孩子前來參觀的家長,邊觀展邊給孩子講解,通過優秀的家風家訓故事、家風家訓名言,潛移默化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了孩子心中,使展示活動真正發揮了影響、輻射、帶動的作用。
雙北小學黨支部書記代霞表示: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織,是人生的第一課堂,是社會文明的主要載體,也是傳承文明、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陣地。自古以來,“家和萬事興”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正是這種傳統美德,千百年來,家風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深植于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不僅家人相親相愛、互勉互勵,而且對他人、對社會有愛,體現出明禮、誠信、友善等可貴的品質。
大南關小學校長戴子表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和風尚。家訓格言則是一個家庭“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的濃縮,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信念、追求、素養、品位等,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好的家訓格言涵養好家風,而好家風等于一所學校好的校風,是家庭成員行為規范的“調節器”,更是陶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美德的起跑線,是抓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的一項基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