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日本經濟新聞》18日在其“國際·亞洲”版面的顯著位置大幅報道中國商業航天的雄心壯志,并配有一張“快舟一號甲”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的照片,另有兩張中美空天飛機的對比圖。文章以《中國版航天飛機2030年見》為題,詳細介紹了中國商業航天大手筆的謀篇布局。
報道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正在加速發展商業航天,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間的中國版空天飛機,計劃2030年試飛。同時還要構筑通信網絡,將在商業航天領域持續發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高層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書面采訪時強調,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開發已大范圍步入商業化階段。未來將重點實施“飛云”“快云”“行云”“虹云”“騰云”五大商業航天工程,立志成為廣泛涉及航天相關產業的世界級企業。《日本經濟新聞》稱,“該集團與飛機領域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火箭領域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并引領中國的航空航天產業”。
其中“騰云工程”旨在開發中國版空天飛機,計劃開展衛星升空、太空旅行、為空間站提供物資補給等業務。《環球時報》記者查詢航天科工集團官網時發現,這款空天飛機既可以執行航天發射任務,又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具有廉價、安全、便捷等優勢。相較于美國的空天飛機需要和火箭一起垂直發射升空,“騰云”可以在地面機場水平起飛,在大氣層中加速爬升。到達30至40公里高度時一二級分離,一級水平著陸返回,二級繼續爬升進入近地軌道,完成運輸任務后再入返回。該工程計劃在2020年完成組合發動機模態轉換技術驗證飛行試驗;2025年完成關鍵技術攻關;2030年完成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技術驗證試飛。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如果一二級設備都能保證重復使用,將大大提高中國空天飛機的競爭力。報道援引相關人士的話稱,中方現階段目標是達到與X-37B空天飛行器相當或以上的水平。
其余四大工程均服務于構筑通信網絡。“飛云”對應無人機載區域云網項目,構建空中信息局域增強網;“快云”對應臨近空間飛艇載局域云網項目,實現艇載局域信息增強;“行云”對應星載窄帶全球移動物聯網項目,實現空間窄帶信息的無縫獲取、傳輸與共享;“虹云”對應星載寬帶全球移動互聯網項目,讓用戶隨時隨地實現互聯網接入。
報道稱,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業務也在加快腳步。以“快舟一號甲”為例,其每次可將數顆衛星送入軌道,費用也大幅低于國際行情。中國接下來還要開發一次可發射更多衛星的運載火箭,并將控制發射成本。▲
環球時報20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