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向榮

新聞事件:10月27日,民營火箭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三級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微小衛星“未來號”發射升空,成為我國首枚發射的民營運載火箭,但最終,火箭一二級、整流罩分離成功,三級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異常,衛星未能入軌。
2015年之前,國內被熟知的商業航天企業僅有翎客航天。2015年之后,民營火箭發展進入快車道,陸續有星際榮耀、星途探索、藍箭航天、零壹空間等9家公司成立。
民營航天為何掀起浪潮?與微小衛星迅速發展且填補了傳統大衛星的市場空缺,成為主導商業航天的新勢力有關。微小衛星成為行業新趨勢并不偶然,由于衛星的制造成本近年大幅降低,再加上對太空領域的研究開發越來越受到關注,很多私人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始涉足衛星領域。微小衛星發射起來雖簡單,但如果沒有合適的火箭帶上天,依然是水中花鏡中月。因為質量集中在200千克以內、運行于中低軌道的商業衛星畢竟不可能完全依靠“國家隊”的火箭發射。一則“國家隊”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有戰略意義的高軌道衛星上,二則“國家隊”有不同于商業發射的航天標準,依靠“國家隊”發射,成本會高很多。商業衛星還是依托民營發射為主,這也是各國大力發展民營航天的原因所在。
但作為一個高風險行業,航天一向都是伴著失敗在成長。例如美國民營火箭的翹楚SpaceX公司,在其打造過程中,就曾經有過多次失敗,前三次發射都以爆炸告終,老板也數度瀕臨破產。雖然每一次發射都伴隨著高風險,但每一次事故也可以幫助人們排除一些問題,在“歸零”(航天詞匯,指從頭查找問題,在每個環節中舉一反三,以消除所有的隱患)之中,讓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吸取教訓,從而讓火箭變得更安全。從這一點來說,“朱雀一號”這次的失敗在航天史上只是濺起的一朵平常的浪花而已。
雖是航天史上一小步,卻是民營企業一大步。作為中國首枚發射的民營運載火箭,這樣的結果已經不容易,因為此次發射已經達到了關鍵技術驗證的目標。正如藍箭航天CEO張昌武所說:“試飛驗證了我們之前的很多目標和參數,給朱雀的繼續發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且在這背后,我們做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完成了與行業內監管部門一起推動民營航天的準入制度、許可申請、簡化發射流程等,這已經具有里程碑意義。”
探索太空的工程有助于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危機,我們不僅需要來自太空的原材料,需要可供人類生存居住的新空間,更重要的是,太空滿足我們不停探索的需要,給人類無窮的啟迪。人類的太空探索不會止步,因此,我國民營運載火箭的研發也不能因為一次短暫失利而停頓。只有繼續前進,從“朱雀一號”的失利中獲得的經驗才真的有意義,才能真正轉化為人類的財富。(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