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小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圖1 薩爾布拉克金礦區域地質略圖
新疆富蘊縣薩爾布拉克金礦大地構造上位于準噶爾盆地東北緣-莫勒迪爾巴斯復向斜,處于烏倫古坳陷與陸梁隆起北的交合部位(圖1)。以烏倫古深斷裂為界,南到卡拉麥里深斷裂。區域構造線呈北西-近東西向,構造變形以褶皺為主,斷裂次之[1]。主要露出地層為泥盆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以及第四系。南明水組按巖性及其組合特點分下、中、上三個巖性段,其中下石炭統南明水組中段為主要賦礦層位。
礦區內地層和巖石受長期多期變質、變形、扭動、滑脫、反轉、拼貼、逆沖推覆作用的影響。許多構造混雜巖片,除了對韌性剪切帶的北部和南部邊界地區走滑斷裂控制的地區形成,低階剪切走滑構造也非常發達[2,3]。地層的過程包括解理,解理,糜棱巖化、起皺和彎曲等非常發達,再加上多級礦化,使礦區內地質構造很復雜。
巖漿是一種熱的、熱的、粘性的、易揮發的硅酸鹽熔體,形成于地殼上部或上地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區內巖漿巖較為發育,主要產生在后期主要以花崗巖,形成石英鈉長石、花崗斑巖、煌斑巖、角礫巖和角礫巖。
礦體產于近東西向韌脆性剪切帶中,主要分布在近平行脈中。在平面上礦體之間的水平間距為70m,最小的是米,斷面礦體側幕顯示,在垂直距離約210m,達到最大限度的擴大的趨勢。礦石平均品位金級(2.4~18.68)×10-6,0.80m~7.03m平均厚度,礦體走向290°~310°北傾斜60°~80°傾角。礦脈方向和地層走向均為25°~35°。兩者的總體趨勢是相反的。地層向南,礦脈向北傾斜。因此,靜脈往往倒角兩白云石片巖和角閃石在下降趨勢回歸。礦體形狀簡單,常呈脈沖狀產出,通常以單脈沖為主。連續性較好,有時具有分枝、復雜、斷裂和擴張現象。
根據礦石中主要含金黃鐵礦的大小及其相互關系,形成了自形晶體結構、半圓形結晶結構、碎裂結構、填隙結構(充填結構),解釋了殘余構造、鑲嵌構造。礦石主要構造為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脈狀浸染狀構造。
2.5礦石類型特征按礦石的蝕變類型及結構構造,礦石可劃分以下類型:片巖型礦石:中等礦化蝕變、礦石是兩白云石片巖、斜長角閃巖的原巖的特點,是一種低品位礦石。
糜棱巖型礦石蝕變:強蝕變礦化,礦石仍然是脆弱的和韌性的糜棱巖特征形成的結構。
蝕變巖塊狀礦石:礦化作用強烈,原有巖石特征不再存在,巖石完全由黃鐵絹云母形成。或黃鐵礦聚集大量產出,礦石塊體結構特征。
含金、黃鐵脈型礦石多期次、多期礦化,多見于蝕變砂金體中。他們是硅化石英團塊強硅化形成,由石英脈不同于一般的熱液石英脈。金屬硫化物常見的鐵礦石,是一種高品位金礦。
根據產出狀態,現有礦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產于含硫化物石英脈中的金礦體,這類礦體產狀與石英脈產狀相同,呈似層狀,透鏡狀或脈狀產出,品位較高,含礦巖石為含硫化物石英脈(巖),礦物組合為硫化物―石英。另一類產于次級構造破碎帶中,產狀與破碎帶產狀相同,多呈透鏡狀、脈狀產出,一般品位較低,含礦巖石為破碎帶中的蝕變片巖,蝕變石英片巖等,礦物組合為硫化物―長石石英。
礦體均產于下石炭統南明水組中段地層內,其中中段第一巖性層(C1n2-1)、上段第一巖性層(C1n3-1)較集中地產出。礦物成分有自然金、毒砂、黃鐵礦、石英、閃鋅礦、方鉛礦、白鎢礦、菱鐵礦、硫銻鉛礦、磷氯鉛礦、硬錳礦、重晶石等,以石英、硫化物為主,圍巖蝕變為硅化、毒砂化、黃鐵礦化等,區內巖漿不發育,僅見閃長玢巖脈和石英閃長玢巖脈。隨著溫度和壓力降低,成礦物質在斷裂附近適當的部位沉淀富集而形成礦體,同時,發生與礦體范圍差不多的圍巖蝕變。因而現有礦區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型充填交代礦床。
礦區內下石炭統南明水組中段第二巖性層為主要的礦化層,其次是第一巖性層。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充填交代礦床。該地層富含火山巖物質,如硫、鐵、金等礦物元素,形成原始源層。發育于薩爾布拉克背斜核部附近的北西向脆韌性斷裂帶是重要的找礦標志。
這種裂隙不僅是成礦流體運移的通道,也是儲礦空間。金、砷、銻等元素經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圈定,沿斷裂破碎帶異常,成為本區有利的找礦標志。
[1]李明寅.新疆富蘊縣薩爾布拉克金礦礦床成因及找礦方向[J].中國科技博覽,2014:340-340.
[2]賈一周.探究新疆富蘊縣金礦礦床成因及找礦方向[J].地球,2016(5).
[3]王玉往,王京彬,龍靈利,鄒滔,唐萍芝,王莉娟.巖漿混合作用的類型、標志、機制、模式及其與成礦的關系――以新疆北部為例[J].巖石學報,2012(08):114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