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悅
(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蘭州 730020)
隴南地區處于秦嶺成礦帶西段與碧口地體北緣部位[1],屬甘肅省南部,區域內礦產資源豐富,以金、鉛、鋅為主,目前已發現大中型金礦床十余處,金礦(化)點幾十處,顯示出隴南地區具有優越的找金資源潛力。
隴南地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松潘甘孜褶皺系、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的結合部位,也是東西向構造與南北向構造的交匯部位[1],大地構造位置獨特,區內巖漿活動強烈,構造組合樣式利于含礦熱液的運移及儲存,復雜的地質背景條件造就了鉛、鋅、金、銻等礦產資源的分布。根據隴南地區地質背景、礦床分布規律等因素可劃分為兩個成礦帶,即位于禮縣—山陽斷裂帶附近的北部成礦帶和位于文康斷裂帶附近的南部成礦帶[2](圖1)。

圖1 隴南地區金礦床分布圖
北部成礦帶位于禮縣—山陽斷裂帶附近,金礦床(點)明顯受禮縣—山陽斷裂帶控制,已發現金礦床(點)有馬泉、李壩、金山、羅壩、三羊壩、蘿卜山、三華嘴、亂石山、石家溝、太陽寺、花廠溝、小溝里、花崖溝金礦等。其中,小型礦床有十余處,中大型礦床5處,礦(化)點多達幾十處。
南部成礦帶位于文康斷裂帶附近,金礦床(點)明顯受文康斷裂帶控制,已發現金礦床(點)有插柳山、蘇家河、李家壩、新關、陽山、關音壩、月元、塘壩、田家溝、余家溝、湯卜溝、尚家溝、月照等20余處,其中超大型—大型金礦床2處。南部成礦帶具有東部礦化較為分散、礦化較弱,而西部礦化較集中,礦化較強的特征。
根據對北部成礦帶中金礦床(點)的賦礦圍巖總結研究發現,帶內大部分礦床賦存于中泥盆統舒家壩組、西漢水組、安家岔組中,其地層金背景值均高出于地殼豐度值幾倍,并且在上述地層中已發現了大量的金礦床、金礦(化)點以及金異常點。因此,可以認為北部成礦帶中中泥盆統舒家壩組、西漢水組和安家岔組是該帶的主要含礦層。
南部成礦帶的主要含礦層位為中下元古界一套變質基性—中基性火山巖(綠片巖)及變砂巖、變礫巖、千枚巖、變凝灰質砂巖組合,其中,下部碎屑巖中金含量大于6×10-9,中部變質火山巖中金含量大于12×10-9,上部碎屑巖中金含量大于1×10-9。由此可知,該套地層內含金豐度極高,為變質熱液型金礦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由上文可以,隴南地區的金礦床(點)的分布受斷裂控制明顯,從隴南地區金礦床分布圖(圖1)也可以看出,該區域的金礦床(點)產出空間位置與區域性斷裂帶的展布方向一致。其中,北部成礦帶中的金礦床(點)分布于禮縣—山陽斷裂帶兩側的中泥盆統舒家壩組、西漢水組、安家岔組中;南部成礦帶中的金礦床(點)分布于文康斷裂帶兩側的中下元古界淺變質巖系中。
由隴南地區金礦床分布圖(圖1)可以明顯的看出,區內金礦床(點)的空間展布范圍與印支—燕山期構造—巖漿巖帶的分布范圍相一致,均與區域性斷裂帶禮縣—山陽斷裂帶和文康斷裂帶關系密切。礦床(點)多分布于酸性巖體外圍不遠處的熱接觸變質帶內,礦床內部以不同規模的巖脈為主。金礦床(點)與印支—燕山期酸性巖體在空間和時間上關系密切,存在明顯的成因關系,巖漿活動不僅給金礦化的富集提供熱驅動力,而且可以提供成礦物質。
隴南地區金礦床(點)分布規律與區域性斷裂構造帶及印支期—燕山期酸性巖漿活動關系密切,且該區域北部成礦帶中金礦床與中泥盆統地層關系密切,南部成礦帶中金礦化與中下元古界淺變質巖系有關。相似的地質背景可能產出同成因的礦床類型,因此,可以圍繞與已知礦床點具有相似地質背景的區域開展找礦勘查工作。
北部成礦帶中的金礦化受禮縣—山陽斷裂帶控制明顯,該成礦帶內金礦床(點)分布于斷裂帶兩側的中泥盆統舒家壩組、西漢水組、安家岔組中。因此,禮縣—山陽斷裂帶兩側的舒家壩組、西漢水組和安家岔組地層內的次級斷裂帶或其交匯部位是尋找金礦床的目標區域。根據對已發現礦床點的總結研究,可以將地層+構造+巖漿巖的空間組合部位作為研究重點,尤其是附近的黃鐵礦化、鐵碳酸鹽化等蝕變強烈的區域。北部成礦帶的主要找礦方向可以總結為:①中泥盆統舒家壩組、西漢水組、安家岔組以泥質、砂質巖石為主,對金元素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因此,在上述三套地層內可以尋找微細侵染型金礦床;②沿禮縣—山陽斷裂帶走向方向上具有突變部位、次級構造交匯部位、或層間破碎帶等部位,結合地層控礦因素,尋找金礦化線索;③北部成礦帶內金礦化與酸性巖體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明顯的成因關系,因此,在控礦地層范圍內的中酸性巖體周圍或酸性巖脈發育部位,均有利于金元素的富集成礦;④在巖脈群發育部位,具有尋找石英脈型金礦床的潛力,如小溝里—三羊壩巖脈群。
前文已述及,南部成礦帶受控于文康斷裂帶,金礦床(點)大多分布于斷裂帶兩側的中下元古界淺變質巖系中,且與次級斷裂系統關系密切,其找礦方向可以總結為:①沿斷裂帶兩側分布的淺變質巖系中發育碳酸鹽化蝕變的部位,一般情況下金含量較高,因此,蝕變發育部位是有利的找礦部位;②南部成礦帶金礦化點等距分布特征明顯,因此,應加強陽山—樺廠溝之間的研究工作;③該成礦帶內存在韌性剪切帶,并已發現與韌性剪切帶有關的金礦點,如李家溝、尚家溝等,因此,應對具有韌性剪切帶部位加強尋找仍需剪切帶型金礦床的力度。
[1]朱多錄,孫柏年,尹萬玉,閆德飛,鄧海軍.甘肅隴南地區金礦床地質特征、 控礦因素及找礦方向[J].黃金地質,2011,32(9):16-19.
[2]朱多錄,張旺定,鄧海軍,等.秦嶺地區禮縣—山陽斷裂對金礦控制的初步探討[J].黃金地質,2004,25(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