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706隊,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在對薩熱克銅礦礦床實測構造巖相學剖面研究的過程中,還對勘探線路、鉆孔、坑道等進行了大比例尺的構造巖相學填圖,薩熱克銅礦礦床深入性的研究下,進一步探討銅礦床沉積微相與儲礦相體結構特征,為礦床的進一步深入和其他地質礦產的挖掘提供理論依據。
(1)地質礦產分布。薩熱克銅礦坐落于西南方向的天山西段,行政區歸屬于烏恰縣[1]。在地質構造的位置分布上,薩熱克銅礦處在塔里木板塊與南天山造山帶之間的位置上。如圖1新疆薩熱克巴依地區地質礦產分布圖。

圖1 新疆薩熱克巴依地區地質礦產分布圖
(2)區域地層。區域地層作為南天山兩個地層小區中的托云地層小區,中元古界阿克蘇巖群作為整個區域氣溫最低的地方,使其變質為變質巖,只有裸露出來的巖體是大理石巖。古生界志留系在半深海相沉積的作用下,使其形成淺變質巖,裸露出來的巖體是千枚巖。
(3)區域巖漿巖。區域巖漿巖沒有任何發育情況,巖漿活動比較弱,侵入巖主要是以脈巖產出為主。在成礦的期間,主要是以中新生代、新元古代為主巖礦。
(4)區域礦產和礦點。在新疆烏恰縣薩熱克地區,區域性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了銅礦、銅金礦、鐵礦、煤礦、鉛鋅礦等。
在新疆烏恰縣薩熱克銅礦床沉積相類型的研究中,薩熱克侏羅世沉積相的橫剖面和縱剖面都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如表1薩熱克銅礦區侏羅世陳積累性特征。

表1 薩熱克銅礦區侏羅世陳積累性特征

圖2 薩熱克銅礦區侏羅系巖層巖石特征

圖3 白亞系地層巖石特征
在晚侏羅世疊加復合扇巖相上部的旱地扇扇中亞相雜礫巖、濕地扇扇中亞相礫巖、砂巖等為其呈現的主要特征。
(1)庫孜貢蘇組上段疊加復合扇巖相。在對庫孜貢蘇組上段疊加復合扇巖相探究的過程中,巖性與巖性組合之下,形成五個亞微相類型。第一,第五巖性層,主要是以瀝青化褪色化中細礫巖為主,礫巖的成分包括了石英巖和灰綠色砂巖;第二,第四巖性層和第三巖性層,主要是以灰綠色褪色化中細雜礫巖為主,礫巖的成分包括了灰綠色粉砂巖和紫紅色粉砂巖。
(2)庫孜貢蘇組下段疊加復合扇巖相。在對薩熱克砂礫巖類型銅礦區了解的過程中,庫孜貢蘇組下段部分屬于含礦旱地扇,之后基本以濕地扇發育為主,因為受到古構造洼地地勢的影響,并且,將其作為疊加復合扇體的濕地扇的識別標志。
疊加復合扇巖相中的旱地扇中亞相微相類型、瀝青化改造疊加控制礦體等的分布,形成了薩熱克克銅礦床沉積微相與儲礦相體結構,尤其是其中含有的銅氧化相紫紅色砂礫巖類和還原性的盆地流體共同作用而成的,不僅是成礦流體卸載成礦物質形成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銅硫化物大規模沉淀的主控制機制。
綜上所述,在進行新疆烏恰縣薩熱克銅礦床沉積微相與儲礦相體結構特征探究和分析的過程中,薩熱克依次級的盆地主要是從區域性的拉分斷陷盆地反轉之后,成為壓陷下封閉性的山間盆地,這也是新疆烏恰縣薩熱克銅礦床最初形成的地區。
[1]于志遠.新疆烏恰縣薩熱克銅礦區古鹽度和古地溫恢復及與成礦關系[D].昆明理工大學,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