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澤偉,楊 智,楊迪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〇六隊,云南 昆明 650000)
近些年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尤其是銅礦資源,銅礦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能隨意替代的重要有色金屬,是一種戰略性礦產資源,對經濟的增長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1]。在后期的工業化發展局勢中,其需求量會與日俱增,所以深入開展銅礦資源的勘查、分析等工作流程,研究出銅礦礦床特征以及成礦規律,將有效提升我國銅礦資源的利用率,具有積極的作用。
在我國,銅礦資源遍布,主要分布在滇東巖溶高原核心區,巖溶地貌廣布,地質結構多樣化,斷層節理發育。銅礦成礦類型是非常復雜的,通常主要有下面幾種類型:矽卡巖型、火山巖型、沉積變質型、斑巖型、熱液型、巖漿型、砂巖型等[2]。成礦時期也非常復雜,主要分為下面幾個時期:前寒武紀成礦期、早古生代成礦期、晚古生代成礦期、三疊紀成礦期、侏羅-白堊紀成礦期、新生代成礦期,各時期成礦比率以及礦床類型如表1所示。

表1 成礦各時期的成礦比率以及礦床類型
我們對某一礦山各種礦體元素、各個勘探途徑的研究,根據相應地質信息的分析,這里表示銅元素布局規律有以下幾點考慮:①成礦規律的主要內容.成礦規律通常是礦床形成和分布的空間、時間、物質共生關系以及內在成因聯系的總和(盧作祥等,1989)。礦床的成礦機制、成礦機理、形成機理、形成機制是礦床成因研究的重要環節,不是成礦規律的主要因素。我認為成礦規律一般涉及到礦體空間分布規律和區域成礦規律。②礦化的普遍性、集中性特點。礦山中銅礦布局較多,圍巖中成礦廣泛,其背景值高是該礦山的重要特征。品位超過10%的極富銅礦遍布在礦區中部地帶,局部銅品位在33.32%,所以礦化性還是較強。
①矽卡巖型。矽卡巖類型布局較多,占全國總儲量的27%,屬于我國工業類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目前位于我國銅礦開采類最關鍵之一。碳酸鹽巖地層與中酸花崗巖巖漿發生反應以后,則會出現接觸效應,巖石中金屬類礦床和巖體及內外層接觸的矽卡巖就會逐漸形成矽卡巖型礦床。②斑巖型。此類型銅礦是目前所發現的儲量最大的銅礦類型,約占全國的42%,主要集中與我國的西南地區。斑巖型形成區域主要是在板塊匯聚區域的島弧亦或是陸緣弧等地帶。在地幔楔形區域,從幔界面、地殼的分異和巖漿流體出熔,自然就會形成一套巖漿-熱液的成礦系統。從長期的研究數據顯示,該類型礦床在俯沖無關的碰撞造山帶以及青藏高原碰撞走滑環境中也會存在,其形成機理主要有下面兩種:第一,山帶由于碰撞導致地殼加厚的出現局部熔融;第二,受到特提斯演化階段俯沖的熔融作用使得洋殼局部出現礦床。③沉積變質巖。此類型銅礦礦床一般是因為在氧化—還原階段,受到巖性相扁帶以及海相沉積的影響,再加上火山沉積或者巖層沉積作用而出現的,成礦期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含礦層、富集成礦和分化玻璃再造。
通常,銅礦礦區主要存在下面表2所示的幾方面巖體特征。
從表2中分析可以知道銅礦礦區巖體的詳細狀況,再結合成礦化學特征、野外地質特征來深入分析銅礦成礦規律,其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第一,銅礦礦山具有高氧逸度、殼慢混源等特征,一般情況下在氧逸度高和巖漿源區是銅礦巖體最佳環境,與超大型的斑巖銅金成礦巖體相比較而言,其存在一定共同點;第二,蝕變程度加大,其范圍也會擴大,甚至達到巖體面積的數十倍之多,以面型帶狀的趨勢發布,同時還具有空間發布的特征,另外,在巖層疊加以及鉀化方面擴展性比較強;第三,銅礦體在斑巖體以及其周邊巖體中存在較多,距離巖體越遠礦化就越弱,在此狀況下,任何的類型銅礦,都與成礦巖體有關;第四,銅礦成礦與成巖有著一定的共性,這也表明了銅礦成礦侵入巖體之間有著一定的成因關系;第五,二次成礦主要的特征就是某礦區位于金屬礦床的地帶,有較強的可再制造能力。在對礦區構造環境分析可知,造山碰撞以后的環境中能夠形成小巖體,并具備山體構造環境的特點,這主要是因為形成過程中,受到火山巖基底影響,內部存在礦熱液體以及較多有益元素(Ag、Fe、Cu、Au、Mo),在形成沉積后,就可以促使礦物質的活化與富集,加快銅礦礦區的形成。

表2 銅礦礦區巖體特征
(1)礦床成因和成礦模式。通過對銅礦礦床類型、成礦因素以及礦控制因素的研究分析,礦床的成因可以總結為先進行原生沉積,再歷經地下熱鹵水林濾再造的銅礦床。一般在礦床上級留存著原生沉積的層狀礦體特征,同時在其下端會因為淋濾再造反應而出現不規則透鏡狀、柱狀、脈狀礦體。
(2)找礦方向。從我國銅礦種類及分析的儲量而言。火山巖型、斑巖型和沉積變質巖的礦床儲量多,在實現銅礦資源需求環節發揮著積極作用。由于變質因素、沉積作用、其他形成巖漿和演化性的影響,最終產生各種種類的銅礦物質,所以就會產生各種產出因素和成礦特征,所以就要先分析潛在的在各個成礦區域布局的銅礦床種類,明確銅礦資源的接下來環節就是勘察類別包括火山巖型、斑巖型和沉積變質巖等。找礦方向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成礦因素和潛力來考慮,萬不可被既定的原則所制約,更不能照搬規律,一定要確保基礎環節是地址勘測,展開找礦工作。
在如今人們對銅礦成礦資源需求量逐漸上升的形勢下,銅礦成礦屬于一種不可再生類資源,然而在當前環境下,我們不僅要節省資源,還要確保有限資源的開采量能達到人們的使用需求。如今對銅礦床的找礦任務還面臨很多問題,阻礙了銅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時代在進步,對于歷史遺留問題,后期肯定會分析出更科學實用的理論方法引導人們找銅礦工作的進行。
[1]鄧湘偉,戴雪靈,黃滿湘.柏坊銅礦成礦規律及成礦模式探討[J].華南地質與礦產,2008.
[2]劉增鐵,丁俊,秦建華,范文玉.中國西南地區銅礦資源現狀及對地質勘查工作的幾點建議[J].地質通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