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已成為現代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各地在規劃建設實訓基地時有不同的側重點,地處我國西南的廣西也有個別地區做出嘗試,如何利用好當地區域優勢和中國-東盟金磚國家日益緊密的經貿聯系,提高公共實訓基地服務效益促進高素質人才培養、技能人才評價、助力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當地職教水平銜接國際乃至世界技能大賽等方面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公共實訓基地 職業技能 東盟金磚國家 資源平臺
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支點,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工人才的需求,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頒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培養、評價體系,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了《關于開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公共實訓基地定位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高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平臺,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公益性服務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是政府轉變職能,通過為大眾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對社會培訓資源集約化,推動職業培訓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重大舉措。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重地的廣西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既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固定舉辦地,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東盟金磚國家間經濟聯系的關鍵節點,區位優勢明顯。為此廣西積極響應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加快發展我區現代職業教育,為實現我區“兩個建成”奮斗目標提供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支撐。自治區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特色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力求圍繞“14+10”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特色農業和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以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為切入點,以專業群建設為核心,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創新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著力建設配套高水平實訓基地。
根據自治區十三五發展規劃,廣西要加快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新格局,必須充分發揮我區對外開放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以國際通道、戰略支點、重要門戶“三大定位”為統領,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措施,創立開放合作新優勢。
(一)廣西十三五規劃要求抓住中國東盟合作鉆石十年的重大機遇,擴大對東盟的全方位合作。積極融入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銜接“一帶一路”的南北陸路新通道。打造區域性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加快共建中國東盟信息港,打造基礎設施、技術合作、經貿服務、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等服務平臺。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正切合規劃要求,可以在提供高素質人才培訓能力和重點產業、特色產業職業技能服務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二)按照廣西十三五規劃要求,增強廣西服務國內特別是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能力。建立與黔中、滇中、成渝、長株潭等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的合作機制,形成聯結西南中南地區的經濟走廊。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重點,推動形成通達粵港澳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通道。依托南廣、貴廣、云桂、湘桂、南貴等高速鐵路,推進高鐵經濟帶試驗區規劃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高鐵經濟帶。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在省際毗鄰地帶設立跨省產業合作園區,探索跨省共建園區新模式,而公共實訓基地在布局選址時與當地工業園區相毗鄰,通過實訓基地與園區間的密切聯系,使公共實訓基地對園區各企業生產、技能人才需求、技術研發及產品后續服務支持等方面有很好的跟進,可以通過公共實訓基地這個“窗口 ”帶動當地職業院校在交通、物流、經貿、信息技術、高鐵動車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培訓模式、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工學結合等方面不斷更新進步,發揮引領帶頭示范效果。
(三)用好公共實訓基地平臺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在廣西著力打造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升級版,將服務范圍由中國-東盟“10+1”拓展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10+6”乃至更大區域,形成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臺和窗口的重要時機。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時可考慮引入市場機制,規劃引進在中國-東盟國家、金磚國家開展經貿、產業、高素質技能人才培訓和國際級技能大賽方面有實際經驗知名企業參與基地運作,可以更好使實訓基地聯系產業生產實際,通過與生產企業合作獲得實訓基地運營收益和社會效益。
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發展與金磚國家聯系的優勢,“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英文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Skills Development,英文縮寫:IASDBR)是“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開展技術交流、人才流動、標準協調、技能培訓及認證的國際交流平臺。其目標旨在推動“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教育、技能、培訓、認證、職業技能標準的發展,整合各個國家的教育、資本、項目、人力、信息、服務等技能發展資源,為各國培養國際化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推進“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球工業化發展進程。
公共實訓基地可以引進IASDBR組織,通過IASDBR組織與各國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技能人才,對接當地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需求,培養本地產業工人;開辦職業教育院校,可考慮在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設立若干家技能培訓中心,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國際化、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勞動者,開辟技能人才跨國流動通道,實現技能人才培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行業工作委員會,分管不同行業的技能發展工作,根據行業特點開展培訓、認證、職業技能標準協調、技能大賽、人力資源交流等工作。在不同的行業實現人員培訓、認證、職業技能標準協調統一和人才交流,拓展國際視野與國際知名研究機構、領軍企業交流,參與世界知名展會和論壇活動,為全球經貿合作搭建平臺。
(一)TJ市改革實訓基地簡要情況
TJ市公共實訓基地位于TJ海河教育園區,由當地政府獨立投資建設,面向高端技能人才實施職業技能實訓和鑒定評價服務。基地占地約120畝,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設備投入近2.8億元,總投入約10億元。實訓專業設置以TJ市八大優勢產業結構需求為基礎,瞄準國際領先行業技術水平,建有現代制造、現代控制、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等數個技能實訓中心,能同時容納1750多人進行實訓,年開展培訓、實訓、職業資格鑒定約8萬人次。
(二)WX市改革實訓基地簡要情況
WX市公共實訓基地位于WX市郊的職教園區,有當地政府單獨投資建設,定位面向高端技能人才實施職業技能實訓和鑒定評價服務,目前已建成128畝,共投入約7億元,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實訓基地專業設置圍繞培養當地產業經濟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建有制造業、服務業、信息技術、電工電子技術、環保技術、汽車業、專業素養、創業實訓、集成電路及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等10個實訓中心,共118個實訓室,3600多個實訓工位,能同時容納3600多人實訓,年實訓量約16萬人次,年鑒定量12萬人次以上。
(三)TJ市和WX市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帶來的一些啟發
1.關于功能定位
兩市都定位于按照高端職業能力的標準建設實訓基地,體現“高端引領”,與職業院校實行“錯位共享”。TJ市以社會急需、通用性強、需求量大、投入高、學校無力投入或使用效率不高的高端為重點,以批量性、規模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與職業院校及培訓機構實行錯位發展、功能互補、資源共享。
WX市則按照“市場導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補、資源共享”思路,突出職業技能實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兩大核心功能,并開展技能競賽、國際合作交流、創業培訓、師資培訓、生產與研發、技術攻關等業務,面向職業院校學生和企業職工以及社會各界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和評價服務。
2.后期運營方面特點
TJ市專門成立一個正處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負責運營和管理,主要通過承擔政府補貼類培訓和鑒定獲取收入,設備維護及后勤保障通過服務外包方式運營,基本能維持每年的應用費用。
WX市則成立一個副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運營和管理,通過承擔政府補貼類培訓和鑒定獲取是收入,基地引入企業高附加值生產合作獲得一定收入,其余靠政府補貼。
3.國內常見做法對我們廣西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一些啟發
我區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根據區、市有關領導的部署和有關政策精神,在確立了“圍繞引領,錯位共享、協調發展”的建設思想和職業技能實訓、鑒定、交流(競賽)三大核心功能基礎上,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和國內先進地區基地建設經驗提出:做好前期各項協調統籌工作,爭取列入自治區十三五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統籌推進。明確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實行區、市共建。建成后運營機構及模式,組建一定行政級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基地運營和管理,將具體開展或委托有關單位開展實訓、技能鑒定等工作。
我們注意到在東盟10 國中,除新加坡是新興工業國之外,其他幾個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其中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等國的發展水平比中國還低,這也決定了從整體上看這10 國的對外投資總規模不會很大。雖然廣西加大了與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但是進出口情況和投資情況并不很理想,對某些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如何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東風,進一步用好實訓基地平臺助力廣西經濟發展、提升當地職教水平,是一個有積極現實意義的問題。可以考慮利用廣西公共實訓基地這個平臺搭橋,引領國內知名品牌企業對有關東盟國家輸出產品、技術、培訓東盟國家產業人才、提供產品售后技術支持服務等,解決國內企業走出國門的后顧之憂,實現國內企業和東盟國家的雙贏。當然此舉也會給實訓基地帶來運營收入等所以應該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金磚國家是我國重要的戰略依托,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是在習近平主席親自關懷與指導下開展金磚國家合作的重要機制之一。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下設七個行業工作小組,分別為:基礎設施工作小組、能源與綠色經濟工作小組、金融服務工作小組、制造業工作小組、農業經濟工作小組、放松管制與投資支持工作小組、技能發展工作小組(包括:人力資源開發、技能與職業培訓等)。現在建設的公共實訓基地是在改革現有的職業院校、就業培訓中心等機構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模式,新建的一種兼有職業需求引領、職業技能培訓、人才評價和產業技術支持等多種功能并舉的綜合性職業培訓基地。
目前,我區職業資格鑒定平臺分散且不規范,無專項培訓機構,這不僅加大了職業資格鑒定的難度,同時也給需求職業鑒定的各行業人員帶來不便。公共實訓基地將按國家新頒布職業標準強化技能水平評價工作,可有效監理一個完整規范的職業資格鑒定平臺,有利于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市場的公開化。
公共實訓基地采取引進國外先進儀器設備、技術和進行產品推廣交流,緊跟區、市產業調整步伐,凸顯技術創新、引領人才培養方向,成為具有高端、示范性、與國際接軌的實訓、鑒定的公共服務平臺。其培養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人才,滿足工業園區企業對職工技能實訓需要,滿足區、市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認證的要求。此外可考慮與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合作在全國乃至中國-東盟金磚國家職業培訓、技能大賽舉辦的要求等方面,按承接世界技能大賽場地的要求,具備開展世界技能大賽部分競賽項目實訓的能力。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初期可優先對接廣西當地特色產業,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和設備建設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現代制造技術、交通物流技術等實訓中心。
在實訓基地建成運營后,可引進國外職教辦學實體以及企業作為第三方合作,進一步提升培訓基地的“高精尖”、國際化水平,把實訓基地建設成為具有技能培訓、技能人才評價、先進技術或產品展示,并面向企業、社會開展應用技術開發與服務,向當地職業院校提供專業建設、產品技術推廣服務、引領校企合作的新型職教實訓平臺。
(作者簡介:韋巧英,廣西南寧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