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
五維創想教學法創始人朱思遙畢業于德國不萊梅音樂藝術學院(Bremen HfK: Hochschule fchschnste Bremen),是根據德國鋼琴的教學方法,結合中國琴童的實際情況總結的一套,整理教學邏輯,細化教學板塊的教學法。沿襲了純正德奧教學系統,并且結合中國琴童的實際情況。從立體空間的五維延伸到音樂中的五維。從一維的音符(音高、演奏方式等),二維的樂句(律動、音樂結構關系和標點符號等),三維的樂段(畫面感,故事性,趣味性等),四維的樂曲(作品風格把握,踏板等),五維的音樂素養(音樂實踐、即興伴奏和音樂創作),對鋼琴演奏和教學進行了整體、全面、系統的研究,達到手指觸鍵、聲音、技術、音樂相統一,力求用最易接受,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國內教師建立起一套完整清晰的德奧教學法。五維創想教學法對于中國琴童而言,它的最終目的是利用五維里每一個步驟來解決諸如手指技巧,音樂表達等一系列鋼琴教學難題。科學,實用,系統的教法特點,讓老師們擁有正真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拒絕紙上談兵,它得趣味性并深受老師們和琴童的喜愛。
對于很多鋼琴教師而言“現代鋼琴演奏之父”——穆齊奧·克列門蒂(Muzio Clementi,1752-1832)的名字和他Op.36的6首小奏鳴曲,無人不曉。這個天才兒童克列門蒂,出生于1752年的意大利羅馬,是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6首小奏鳴結構精細,是克列門蒂立志于鋼琴教育與實業方面發展而創作的,為后人奠定了基石。其中第三首以它澎湃的旋律、精湛的技巧和豐富嚴謹的織體等讓更多演奏者和教學者為之研究、探索和教學。
Op.36 No.3小奏鳴曲共三個樂章,典型的快慢快的奏鳴曲結構形式。第一樂章4/4拍,有力量地、演奏時整個樂章需要精神抖擻,朝氣澎湃。第二樂章2/2拍,慢板且短小精悍,由兩個樂段AB組成,音樂如歌地采用大附點的節奏形式平穩進行著,大附點地節奏圓滑而飽滿地連奏,樂句之間張弛而富有表現力。第三樂章2/4拍,由ABAB二段體構成。以流暢的十六分音符地音階演奏,增添了濃烈而華麗的氣息,整個樂章演奏時快而穩,不要慌張,左手的伴奏織體輕巧而有彈性。第三首小奏鳴曲無論是激情還是抒情,無論是平緩還是躍進,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呼喚,聽到音樂最本真最甜美的語言。
Op.36 No.3奏鳴曲第一樂章,有精神地,4/4拍,主題地動機以右手堂皇地出現在1-4小節,作為一個樂句,左手主和弦三音根音有規律地在伴奏中進行展開。演奏時動機第一個音符是附點八分音符G,主和弦CEG的五音,三度下行到主音C,隨后八分音符五音連續三個換指進行斷奏,從第一小節處可以看出,學生在彈奏時,附點音符的時值不好把控,加之左手伴奏使整體的音樂表現會隨著左手顯的過于僵硬,機械化,手指觸鍵會過于干白,所以在演奏附點四分音符G音的時候,設想我們在上方加上一個問號“?”(如圖1),會是表現出什么樣的演奏效果呢?
在標點符號中,問號“?”的基本用法有:1、疑問句末尾問號(你們那冬天冷嗎?);2、反問句末尾(所有這些,難道不是事實嗎?)。出現問號的地方語氣也會隨之內涵和思想。我們可以嘗試把問號加在附點四分音符之上,演奏時,聲音發出提問地感覺,引導演奏者大腦進行思考,面對這個問號,音樂內容上就富有思想、文化內涵,聲音效果上不會因為左手規律均整的伴奏而死板無激情,音樂的動機就會更好地就引發聽者和演奏者對聲音的共鳴和需求,更好的服務音樂,突出表現力。樂句伴隨著第2小節再次地提出問題后,一連串十六分音符C大調音階上行,到第3小節對問題進行陳述后得到解決。
當問題解決后到4小節,小二度又還原到G音八分音符五音連續三個換指進行斷奏,與主題動機的問號相互對應,仿佛一句話說到一半需要停頓(如圖2),旋律中出現四分休止符,映照了樂句的休息和音樂繼續往后進行。左手有規律地伴奏織體中,問題和樂句都需要休息,或者說需要換氣,音樂語句還沒有說完時,要繼續進行下一個樂句的演奏,這時可以用“,”逗號把樂句劃分清楚,便于演奏者和聽者有一個呼吸和喘氣的心理暗示,這樣對作品樂句與樂句之間更好的詮釋作品的內容和樂思。
在逗號“,”隔開的樂句中,緊接著左手伴奏織體和右手旋律織體都有變化,右手三度音程兩兩二度下行,又二度上行模進,左手單音演奏模進地三度音程的上方音,好像一問一答重復地進行著(如圖3)。這樣的演奏情況,在中文中標點符號分號“;”則表示介于逗號和句號之間的表達符號,主要是用于分隔存在一定關系如并列、承接、轉折、因果關系等,通常并且居多。緊接著對話式地演奏出現在第5-6小節和第9-10小節低八度重復,第5-6小節并擴展到第12小節,此時第5-6小節仿佛對話模進的關系繼續上行,情感變化增強后,右手四串十六分音符可以用“、”頓號隔開繼續著作品的延續。到第12小節主和弦結束時,可以用感嘆號“!”仿佛感情強烈音樂語句后停頓。
C大調主和弦結束的第一部分,標點由問號(1-2)-逗號(4)-分號(5-6)-頓號(7、10)-感嘆號(12),一系列的符號使音樂語句清晰,表現力強,更好的表現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后面在標點符號上的運用還有很多,這需要教師能夠靈活運用語句語法等理念,豐富自己的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更高效、更優秀的上好每一節課。
通過二維創想教學法在小奏鳴曲中的靈活運用,標點符號在音樂中包含的“字、詞、句、段、篇、章”的整體架構,使演奏者彈奏小奏鳴曲時,不會因為篇幅長沒有趣味而枯燥,不會因為不懂結構框架而感覺散不緊湊,而是讓演奏者能更好表現音樂,提高音樂學習的興趣和音樂素養,從而通過標點符號突出作品分析理解對鋼琴演奏也啟到關鍵性作用。
教師在教學時,一直在說給這個樂句富有想象力、給予美的透的音色、奏出氣勢磅礴的感覺等等,這些在創想教學法的三維中得到積極的運用,不僅能使作品更生動形象,而且編排的畫面感貫穿整首作品,這就是五維創想教學法的獨特所在。
如圖4,在二維中加入標點符號后,首先使音樂的聲音不是那么直白,緊接著,想象著一只鼴鼠在張望,前方是什么情況怎么這么熱鬧呢?它似乎張望了兩次都都沒有滿意的結果,然后一串十六分音符C大調音階上行,鼴鼠實在是好奇心太強,一串小跑上行去觀看前方什么情況,怎么如此熱鬧。作品在一開始時,畫面感一擁而上,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演奏時的動力,更重要的是鼴鼠的動作和心態更好地表現作品動機和音樂形象性。
鼴鼠一路快速小跑到第4小節休息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只鸚鵡(如圖5,第五小節處)在樹梢上歡快的對唱,你一句,它一句,聲音小二度向上,不分高低的對唱著,旋律一路上行,緊接著看見兩只小公雞也在對唱,聲音激昂,八度低音主和弦,結束了作品第一部分。
隨后在兩只小公雞的演唱中由C大調轉入G大調旋律柔美動聽,音樂響起,仿佛公主和王子在跳著舞蹈,畫面感浮現在眼前(如圖6),音階式華麗地上下行演奏貫穿在作品中,描述著公主歡快的腳步時而悠然、時而亢奮令人思緒萬千。發展部27小節繼續以G大調為主,采取與動機相反的旋律走向加以擴展到第36小節動機以低八度再現,音樂在熱烈激情、迭起澎湃中,嚴謹有序地結束了第一樂章。
僅僅以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來敘述和舉例說明創想教學法是不夠的,因為五維創想法包含的精妙寓意還很多。在中國當前的鋼琴教學中,仍不乏大量盲目追求演奏作品數量的學習者,日復一日堆砌演奏數字,然后比賽、考級、粗放地演奏大作品、要求超快速度等等,讓學習者忽視了對音樂本身“美”的感受和追求,缺少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自身音樂素養地提高。其實很多鋼琴學習者并非依靠鋼琴演奏和教學謀生,音樂的陪伴性和興趣性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能為了錯誤的結果而忘記了為什么出發。五維創想教學法,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絕佳嘗試。
(作者單位:楚雄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