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
摘要: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可以使我們提高素養。一些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善于將語文知識、能力、經驗、習慣融合升華而達到較高水平,這就是語文素養的體現,它的內涵被生活所豐富,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是增加學生語文素養的調味劑,沖擊學生心靈。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著手,再到培養交流的藝術,最后培養學生高尚審美情趣 這三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們能夠提高自身修養,為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素養 語文 習慣 交流 審美情趣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從這兒我們不難看出,語文是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知識、是學生全面發展、持續發展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就是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學生成長做好奠基作用。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如何提高這個奠基作用呢?
一個學生能否學好每門科目,很大程度跟學習習慣的養成有關。童第周、愛因斯坦、毛澤東等幼年學習也不是特別的拔尖,為什么在后來卻變得如此厲害,就是學習習慣幫了他們很大的忙,童第周不懂就問,勤奮好學,愛因斯坦沉迷探索,涉獵廣泛,毛澤東勤思善記,關心時政,這樣的一些習慣讓他們受益終生。
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養成:
(一)學會善用輔助資料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學習的過程中不免會陷入一些困境,那么我們手上就要必備一些工具書來加深理解,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典》、《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初中文言文賞析》等都是在學習中所需要用到的,豐富的語言文化帶來不一樣的語言魅力,當書籍讀時,受益頗豐。
(二)多讀經典書籍取其精華
不朽的名篇大作能夠在歷史的文化大流中脫穎而出,不光有其思想的閃光面,還有其深邃的思維為讀者所觸動,經典讀多了,在人際交流時語言魅力可以折服交流的人,還可以完美塑造人格,周圍的人都喜歡與之交流。學生通過這些
不朽的文學作品來認識和感悟世界,認識和理解真善美、假惡丑,潛移默化地接受人生哲理,勝過老師千篇一律的“好好讀書,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還記得在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文中有個人物引起了興趣,魯濱遜把他取名為“星期五”,他的出現,成了魯濱遜忠實的仆人和朋友,并在緊要關頭回報了魯濱遜的救命之恩,人性的閃光點在他們之間是璀璨的。
(三)勤記多寫
“不懂筆墨不讀書”,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觸,就像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記下的內容是經過思考處理過的。學生在記下的時間軸上可以看到自己思想的成長軌跡,寫下的內容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以是學習上的,堅持寫,可以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這樣可以有助于培養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養,激勵自己不斷進步;有助于鍛煉意志、培養恒心。
在上文中說多讀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語言魅力,但是交流藝術在人際交往中更重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語文課堂教學就是要努力實現這種交流過程。交流的互動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同時還有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交流是人類進化中理性的升華,能加深知識的理解和問題的解決。例如有些學生在生活中,由于交流產生了矛盾分歧,進一步的爭吵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激動的爭吵并不叫交流,所以我們在人際交流時要理性化,冷靜化,有很多問題不必急于一時的爭吵,可以靜下心來再去交流。在老師教學中,它的藝術在于老師們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形成“交流”的基礎,二是教會學生會提問和回答,三是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建議,四是訓練培養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多交流、多互動,撞擊出心靈交融的火花,在交流中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學會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語文是文化的媒介物,它可以傳播出許許多多的信息,怎樣從這些信息中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也是現行語文課堂教學除“工具性”之外的重要任務之一?,F在雅俗共賞的東西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心靈雞湯也有,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高尚審美意識,容易人云也云,隨波逐流。所以在對現行語文教材每一篇文學作品賞析時,老師可以帶著問題給學生們進行情景教學,體會自然與生活的美質,進行一番獨到的選擇和刻意的加工,創造出超現實和自然的藝術美,學生常能從發現和體驗自己日常生活中沒有的或忽略了的美的事物,并為之感動和興奮,有時會對其中的某個情節深受感染,例如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這樣寫道“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ɡK繞過來,剛好要系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多么柔情似水的情感呀!有的甚至出現創造藝術美的沖動,這無疑是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了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語文的環境下,不要局限于課本教學,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終身學習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1]馬亞玲.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博覽群書(教育),2017,(06).
[2]楊雪容.如何提高初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05).
[3]任鴻鷹.如何通過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J].速讀(下旬),2016,(08).
(作者單位:遼寧省撫順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