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黃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3月20日,在人民網人民在線、宜信翼啟云服、零點有數主辦的“萬物生長,眾業創新”2018新商業企業發展論壇上,中農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農資行業的唯一代表,獲得“新商業50強·新服務企業獎”榮譽。
中農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專注農業種植和資金融通服務的農業互聯網公司,以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為基礎,圍繞農業投入品、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等消費場景,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農業全產業鏈的參與者提供完整的互聯網解決方案,以及消費分期、資金信貸等金融服務。
農業是萬億級規模的市場。但現階段,我國農業管理相對較為落后,信息化程度低。鑒于農業生產條件的制約,“小農戶、大市場”的矛盾長期存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普通農戶信貸數據缺失、可抵押資產缺乏、覆蓋成本較高、風險控制不力等多種原因,金融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要致力于構建高效現代化的農業體系,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中農普惠總經理崔靜波表示,中農普惠致力于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的共享生態圈,將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服務惠及農業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并聯合宜信等其他金融機構開發農業投入品、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等產業鏈中創新的金融模式,倡導農業產業鏈上中下游中小企業和農戶規范、高效、成本可控地開展金融業務,開展信息化服務,多元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慧于耕,惠于農。”中農普惠通過對農業種植大數據的挖掘,利用金融服務的手段,優化和重構農村融資供應、農業種植、農產品流通產業鏈,改善傳統種植業賣貨難、融資難、管理難三大痛點,通過傳統種植業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跨界融合,讓農資消費更加便捷,讓農業生產更有效率,讓農產品流通更具效益。崔靜波介紹到,中農普惠的核心優勢為數據、技術及服務。數據體現在中農普惠構建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惠及種植端、融資端、流通端產業鏈數據,掌握一手數據資料;技術層面指通過種地移動端打通種植、管理、融資、賣貨產業鏈全流程,打破傳統種植業與互聯網行業壁壘;服務層面體現在為規模化的企業提供信息化的工具進行管理提升,為金融機構提供放貸模型及數據支持,為農戶提供種植信息及科學種植方式。
“目前一些比較成熟的行業已經完成了標準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很快進入到了大數據的時代,但是在農業種植的領域才剛剛開始。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數據化。”崔靜波說,“這個數據化的過程中,若是把現階段火熱的區塊鏈技術放下去,能夠實現更多的突破。總而言之,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農民能種好地,賣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