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崔海濤
3月17日,由中國馬鈴薯農場主聯盟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馬鈴薯農場主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察右后旗隆重舉辦。本次大會圍繞馬鈴薯高效生產經驗分享、技術集成應用、農資農藝融合、產品價值提升、品牌培育推廣、營銷渠道拓展、產值效益突圍等專題,開展全方位的技術交流,以推動我國馬鈴薯產業走向更高層次。
本次大會在察右后旗舉辦是因為該地區對我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察右后旗隸屬有“中國薯都”之稱的烏蘭察布市,它是我國第一個馬鈴薯原種繁育場誕生地,是我國第一個馬鈴薯產品獲得國際品牌5A級認證誕生地,還是我國第一個《生態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企業標準誕生地,因此察右后旗也被相關專家認定為“中國薯都”核心區。“中國薯都”核心區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成為本次大會主要議題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文占平在會上表示:在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是馬鈴薯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大會的成功舉辦將有利于提高生產的標準化程度,有利于整合馬鈴薯產業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有利于科研與生產的緊密銜接,有利于促進產業核心技術的集成,有利于推動馬鈴薯及其相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有利于形成持續和穩定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關系,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由此可見,我國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過程中,馬鈴薯產業也必將走向提質增效的道路。會上,察右后旗人民政府也披露了“中國薯都”核心區察右后旗馬鈴薯產業質量提升的戰略構想。
在其戰略規劃中,示范推廣綠色優質專用特色品種是主要目標之一,未來該地區將主推適合全粉加工、淀粉加工、油炸加工、主食加工、特色鮮食和營養強化的專用品種。同時,該地區還將推進綠色生態優質高效創建,集成以農業機械為載體的綠色生態的高效標準化技術,形成獨具特色地生產標準或技術規程。另外,還將急需強化品牌建設,扶持馬鈴薯優質品牌,提高地方特色馬鈴薯產品的影響力。察右后旗馬鈴薯產業的戰略構想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本次大會還邀請眾多專家和行業大咖對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李輝尚在會上分析了我國馬鈴薯產業的市場形勢。據他介紹,2017年我國馬鈴薯年平均價格為2.12元/kg,同比跌11.7%,是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據李輝尚分析,2017年我國馬鈴薯產業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供給總體增加,但是消費需求增加不明顯。據估計,2017年上半年,山東、云南、貴州等春薯主產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同比增加5%-10%,河南、安徽等非主產區同比增加30%左右。但是在市場供給增加的同時,消費量卻沒有明顯增加,而且自去年冬季以來,集團消費再次明顯減少,加工消費雖然穩定增長但幅度有限。
會議期間,記者隨機采訪了參會的馬鈴薯種植大戶。有農戶表示,目前馬鈴薯地頭收購價大幅下滑,很多馬鈴薯賣不出去而只能儲存在窖中。對此,內蒙古格瑞德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冬虎表示,馬鈴薯產業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如果農民奔著淘金的夢想加入馬鈴薯產業的話,這個夢想可能會落空。要想在這個產業中站住腳就必須認真學習,提高種植管理水平,并在行情低迷的時候能有所堅持。他認為我國缺乏制作適合中國人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是制約馬鈴薯產業做強的一大因素,因此未來馬鈴薯產業應該更多地考慮消費人群真實需求。
盡管我國當前馬鈴薯產業面臨著一些問題,但是馬鈴薯產業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只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堅持提質增效,發展綠色生態而且符合中國人口味偏好的加工食品,我國的馬鈴薯產業才能實現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