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4月22日文章,原題:“先結婚后戀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婚戀演變 《一見面就結婚》(一檔澳洲相親節目)吸引了很多澳大利亞人的關注,他們被兩位陌生人快速“配對”為夫妻并共同生活的劇情所吸引。其實,這種概念與中國幾十年前的婚姻習俗相差無幾。中國人曾世世代代按照“門當戶對”原則由父母包辦婚姻。在那個年代,“先結婚后戀愛”或許出于無奈;而對那些出于“務實”目的而非純粹愛情而結婚的當代人來說,這個概念仍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具有現實意義。
悉尼科技大學社會學專家王攀(音)表示,如今中國女性已獲得更多權利、更大經濟自由度且擁有更多決定權。“這正是我們看到女性在擇偶問題上變得越來越挑剔的原因。”
中國的戀愛和婚姻比以往更自由。即便如此,父母仍在其子女擇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一些城市的“相親角”或“婚姻市場”內,成百上千名家長在一排彩色雨傘上貼著顯示其子女年齡、身高、學歷、收入、家庭情況等“硬件”的征婚廣告,以期為子女找到具備特定“硬件”的伴侶。在這里,單身男子被視為銀行卡,而單身女孩則被視為房產:女孩的長相是房型,年齡是地段,而大齡女性無異于“郊區房”。
對近2000人進行的調查發現,85%以上的中國年輕人曾遭父母催婚。來自中部省份的女孩雷妍(音)在倫敦留學后前往北京工作,就是為了擺脫家人向她施加的催婚壓力,“不僅父母催我,親朋好友甚至鄰居也問我為何不結婚,我覺得很無助。他們都生活在婚姻等同于幸福的幻想中。”雷妍說道。
在中國,與或許維持不幸福婚姻的前幾代人不同,如今離婚不再是一種禁忌。中國婚姻登記部門的數據顯示,僅去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就有180多萬對夫妻離婚,同比增長10.3%。▲
(作者克里斯蒂娜·周,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