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叢淦,王 闖,吳淼喆,李 晟,杜覺曉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北京 100031)
啟動平臺的分析決策功能,對故障查找進行實時指導。平臺自動匹配故障線路兩端系統接線圖,可以快速地掌握停電范圍、涉及的用戶以及對電網的影響。調用故障錄波獲取故障測距、相別,通過測距定位故障桿塔。調用氣象分析,了解該區域有無大風、大雨,判斷是否因大風大雨造成了本次掉閘。調用雷電定位系統,了解該區域有沒有雷電活動,判斷是否是因為雷擊造成的故障。
系統自動匹配該線路環境隱患信息。通過查看隱患臺賬,可將分析結論及時推送到移動作業終端上,指導故障查找。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分析決策組也無法準確判斷故障原因,可以與專家庫中的專家啟動遠程會商。
面向生產人員,采用虛擬專用網絡(virtual private netuork,VPN)開發“掌上檢修”移動終端,并基于移動終端實現了平臺的同步配套開發和雙向信息貫通。移動終端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移動終端工作流程
電力檢修公司業務具有專業覆蓋面廣、風險現場多、主業人員數量少、外來施工隊伍多、安全及質量管控壓力大的特點,班組人員采用移動終端可以將現場工作情況進行實時上傳,實現了系統的互聯互通。
在應用方面,移動終端和運檢智能管控平臺的互動,實現了從前端到后臺的實時穿透;從管控平臺可以隨時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和人員的工作狀態,并為一線班組提供支撐和服務。
調取現場人員的工作進度和現場照片,并且獲取人員實時坐標點信息、音視頻以及照片文件信息、任務詳細信息等作業現場的基本情況和基礎信息。
通過移動終端可以實現與運檢指揮中心的值班人員、運檢部等相關部門的技術管理支撐人員的即時通訊和實時穿透收取消息。指揮中心可以指定推送到特定單位、特定手機,APP收到后可進行回復,反饋現場問題,并且通過接單的方式實現APP工作的派發。
如遇緊急情況自己無法判斷故障或問題時,可以與專家組現場組會溝通,互發語音、文字、圖片、短視頻等功能。此外,還可添加聯系人、組建群組、收發群組信息及個人信息等。
通過移動作業終端可以采集作業人員的工作位置并與歷史軌跡進行比對,可以提供軌跡匹配,同時獲取人員的實時位置情況,便于對工作人員的到崗到位情況進行檢查。還可為運檢指揮中心和各級管理人員提供作業進展情況、人員軌跡、現場風險信息、作業質量信息。
班組管理主要包括資料閱讀、在線考試、我的成績、排行榜等內容。主要特點是支持在線考試、查閱考試成績、查看成績排行名次、共享資料閱讀。可通過移動終端獲取班組人員的工作評估數據。
部分專業設有狀態監測典型案例庫(如圖2所示),可以供移動終端隨時調用,而且案例庫是開放式的大數據庫,內容可不斷更新完善。通過終端的專家系統模塊,可將異常圖譜跟專家系統典型案例庫中的典型圖譜進行比對來輔助判斷,解決問題。

圖2 狀態監測“太陽系”
移動終端作業APP同時具有安監APP的功能,可以從工作負責人層面實現安監APP和移動作業APP的合二為一,通過移動終端即可實現安監人員的巡檢功能。通過后臺系統導入,還可以對當日的安全生產巡檢工作進行統計評估。
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可直觀傳遞當天完成的工作量,并且對完成的時間和具體的開展情況、每步的進展時間有準確的衡量。
通過班組移動作業平臺,分專業開展不同作業任務,進而可以對多專業的工作情況直接掌控。比如,電纜專業現在包括電纜檢修、電纜運行、電纜試驗、電纜監控4大類共15個作業流程,專業管理可以實現后臺掌握。
目前移動終端設備由專門指派的人員使用,他們在工作前幾天完成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并通過專用班組移動作業平臺下發到工作負責人的終端設備,簡便、快捷、高效。
移動終端的執行步驟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編制,每一步的執行情況均與作業指導書保持一致,并且具備錄音功能;現場需記錄工作負責人宣讀工作票及危險點的錄音,同時需要對現場執行工作票的班組成員、運行人員簽字拍照留存記錄。當工作發生變更或是終止時,可以通過后臺查看工作變更步驟,進而了解工作變更情況。因特殊情況發生工作間斷、工作人員變更等情況,均需要利用移動終端進行拍照,安監部門可通過后臺實現對現場工作票執行情況的檢查。
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的高效運轉實現無紙化辦公,移動終端簡單、易操作性、及時性和實時傳輸功能得到了保障。終端通過標準化流程規范了現場作業人員行為,記錄了人員位置、每項步驟執行的時間,同時方便管理人員調閱現場檢修試驗數據提供作業指導,實現了對作業現場、人員、質量的有效管控。
發生故障后,運檢指揮中心通過管控平臺發送故障信息,將故障信息推送至運維、檢修單位移動終端;然后通過管控平臺查看故障信息接收時間、人員出發時間和運行軌跡,再通過管控平臺推送信息進行提醒。故障查找人員到達現場后,要通過移動終端上傳故障現場照片,將檢查結果及處理方案通過電話及移動終端報指揮中心;故障處置過程中也要將關鍵節點通過電話及管控平臺報指揮中心。
利用管控平臺、移動作業APP強化安全過程管理,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風險提示,對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把關人員到崗到位情況進行檢查,對現場作業質量、作業效率進行檢查和指導,以此來提高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同時,借助這一手段強化對外包單位的安全管理,促進專業運維質量提高。
平臺系統具有分析決策功能,可實現對作業現場的及時掌握和分析。終端還可以將歷次檢測數據形成趨勢曲線,班組人員通過趨勢分析判斷異常設備狀況。若設備存在異常,就進入異常查找流程,確診設備運行狀態。下面結合輸電專業情況對該流程進行分析介紹。
工作人員發現數據異常后,調用歷史數據進行比對,可以參照視頻情況了解附近相關線路的情況。
啟動平臺的分析決策功能,對故障查找進行實時指導。平臺自動匹配故障線路兩端系統接線圖,可以快速地掌握停電范圍、涉及的用戶以及對電網的影響。調用故障錄波獲取故障測距、相別,通過測距定位故障桿塔。調用氣象分析,了解該區域有無大風、大雨,判斷是否因大風大雨造成了本次掉閘。調用雷電定位系統,了解該區域有沒有雷電活動,判斷是否是因為雷擊造成的故障。
系統自動匹配該線路環境隱患信息。通過查看隱患臺賬,可將分析結論及時推送到移動作業終端上,指導故障查找。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分析決策組也無法準確判斷故障原因,可以與專家庫中的專家啟動遠程會商。
現場人員需要根據移動終端的步驟,嚴格按工作票的要求點選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因此安監人員可以從后臺了解現場工作的進展情況,相關安全工器具、現場安全措施的執行情況。在發生工作變更時,需要啟動工作變更流程,執行工作變更步驟。安監人員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獲取的數據了解到現場工作的變更情況,確保現場人員按著步驟履行工作變更手續。借助拍照、視頻、語音可獲取現場情況,還可對現場人員狀況進行分析。以輸電工作為例,通過人員軌跡,可以判斷現場人員的到崗到位情況;同時在沿線軌跡發現異常情況時,可以根據現場人員軌跡位置通知人員進行現場狀況的檢查;在發生天氣異常或特定道路狀況時,可以從后臺通知工作人員躲避危險。通過現場照片和視頻,可以對現場工作的質量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狀況有直觀的了解,從而實現從后臺對現場人員的安全狀況進行監督和提醒,及現場和后臺的雙重監管。
通過移動終端實現了精益化管理,同時也為現場的安全生產分析管控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這種數字化生產管理模式,實現了對作業現場的精確管理,可以從前端到后臺清晰地了解到現場工作的流程步驟,通過技術手段對現場的安全生產進行管控,更加直觀明確。移動終端的投入使用和應用推廣,勢必將為電力事業的快速安全高效發展增添新動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電網公司.Q/GDW 1683—2015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規范[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
2 國家電網公司.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3 國家電網公司.Q/GDW 1168—2013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試驗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