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 值
不是說所有的美國人,而是說,每一個熱愛中餐的美國人,他們對中餐的愛,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假的中國人。
各位《生活大爆炸》的粉絲對劇中一個細節(jié)應(yīng)該都有印象:每當科學宅們在謝耳朵宿舍聚餐的時候,中餐出鏡率總是出奇的高。
據(jù)美國餐飲月刊《中餐通訊》的估算,如今美國中餐廳的數(shù)量已超45000 家,雖然其中 80% 賣的都是“美式中餐”,但這也是為了迎合美國人口味而不得不做出的改變。
那熱愛中餐的這一部分美國人究竟愛到了什么程度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美國土著的中國女婿,他對中餐的愛可以說是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了。
看完他做的中國菜,你都會懷疑自己是一個假的中國人了。
知乎用戶@賈子的瑤瑤姨說,她和男友(山東大妞和美國小伙)畢業(yè)于肯特州立大學,他們的虐狗日常之一就是:小伙經(jīng)常給姑娘做中國美食,手藝還越來越地道。
兩人認識以后,美國小伙的“中國血統(tǒng)”被姑娘一點點挖掘出來,后來姑娘直接稱之為“假美國人”。
首先,小伙對中國美食來者不拒。除了腦花暫時還沒嘗試之外,毛肚百葉雞爪豬蹄腰子一律通吃。除了這些,小伙還對土豆絲和老干媽有著某種執(zhí)念。自從被一瓶老干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后,后來連吃牛油果都要加老干媽。
但是很快,姑娘的廚藝和外面的中餐已經(jīng)滿足不了小伙了。他開始走上自己研究中餐的道路,并一去不復(fù)返。
一開始是學包水餃,不僅自學掌握了包水餃的技能,還會包不同的餡兒。
然后就到了火鍋,作為一個美國土著,居然對火鍋有著瘋狂的熱愛。還要越辣越好,越挫越勇。
迎合美式口味的中餐館在美國已經(jīng)能代表一種菜系,從最便宜的到最貴的中餐廳,都擠滿了美國人。
從1896年李鴻章訪美,坊間傳聞他在紐約晚宴上吃了一道炒雜碎后贊不絕口時,中餐就開始在美國人心中種下了好奇心。
雖然正宗的中餐并沒有在美國發(fā)揚光大,但美式中餐菜系的誕生,確實起到了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作用。
這么說吧,美國的中餐館可分為三個級別:人均10~20美元,20~50美元,50~100美元。
第一檔多為外賣、美式中餐。第二檔多為火鍋、燒烤、家常炒菜等國人口中貨真價實的中餐。第三檔則是高大上的米其林中餐。
作為美國人,他們幾乎承包了所有除了地道中餐之外的偽中餐。
換句話說就是,“左宗棠雞”和“花雕芙蓉蒸帝王蟹”都在他們的覓食范圍之內(nèi),而“酸菜魚、夫妻肺片、毛血旺”他們基本不碰。
當然,也有不少的網(wǎng)紅口味正宗傳統(tǒng)中餐店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比如“西安名吃”。
人手一個肉夾饃也許成了當時第五大道上午餐時最常見的菜色。
作為中國人的我至今還是對芝麻雞、左宗雞和陳皮雞傻傻分不清楚,而美國人卻能吃得津津有味。當我還在為“酸菜魚”為什么要用“龍利魚”來做時,也許身邊的美國小哥已經(jīng)連干了兩碗“龍蝦醬”。
中國人在美國吃中餐,即便味道不是很正宗,但吃的時候還是會感動。隨著美國華裔人口的增加,中餐廳的數(shù)量和等級也在逐步上升。
看到自己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美食被另一個國度的人接受和喜歡,何嘗不是一種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