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張瑋玲 黃書杰 袁世忠 蔡俊生 吳鎮杰 攝影_江觀明
3月12日,為期40天的春運終于落下帷幕。40天里,廈航共計保障航班20129班,運輸旅客338.3萬人次,貨郵運輸2.46萬噸,完成飛行小時6.38萬小時,實現收入35.8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在各一線崗位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是廈航老職工,將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廈航,既見證廈航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也溫暖著無數人的歸途。今年,是他們退休前的最后一個春運,他們依然風雨無阻堅守在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崗。

飛行二十五載,兩萬四千多個飛行小時,寫滿了于新梅對藍天真摯的熱愛。
今年大年三十,于新梅執行廈門到烏魯木齊的航班任務。惡劣的大雪天氣使得航班備降吐魯番。落地后,一對年輕人在機艙中來回踱步,顯得格外焦慮。原來,此行是小伙子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陪103歲的祖奶奶過年。“如果不能回去,老人家一定很失望。”小伙子十分焦急。為了安撫旅客,讓家中老人放心,在于新梅的提議下,機上183位旅客一起通過手機視頻,為老人家送上祝福,跟小伙子一家人一起“過年”。看著老人家在視頻的另一頭笑開了花,于新梅由心感到滿足。
說到退休,除了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多讀讀書,她還想當個禮儀老師,把廈航的禮儀文化傳承下去:“青春雖已不在,但是我的心依舊在藍天翱翔。”

於國懷是廈航貨運部的一名裝卸員,今年是於國懷經歷的第23個春運,也是最后一個春運。自1995年進入廈航以來,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同志,他眼中的春運,承載著人們的思鄉情,也見證了一代代人的回家路。
春運的第一天,老於早早就來到廈航行李分揀區域,一邊一件件核對裝好板的行李件數,一邊看著手頭打印的資料,再做好記號:“只要在崗一天,就要盡職一天,我們要嚴肅認真對待我們的工作。”
這幾年,老於的健康狀況不太好。“年紀大了,但我還可以做其他事,一樣可以為廈航貢獻。”老於不僅嘴上這么說著,行動上也這么做著。他每天把工作場所整理得干干凈凈,為大家提供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廈航給了我們很多,不僅是物質上的財富還有精神上的財富。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讓公司放心,讓旅客放心。”

從1995年進入廈航以來,這是黃新新在崗位上度過的第23個春運。明年1月,黃新新即將從包裝崗位上退休,開啟下一段人生旅程。
餐具清洗、回收、水果打包、餐具包裝……廈航配餐包裝車間幾乎所有的一線崗位,黃新新都工作過。黃新新感慨著廈航的發展速度,也對自己身為廈航的一份子而感到榮幸。作為車間里的“老前輩”,她也將自己的所有技能,傳帶給一輩又一輩新人。“雖然這份工作不會直接和旅客接觸,但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旅客提供最好的餐食體驗,對我來說就是這份工作最大的價值。”
黃新新將所有的熱情和青春投身于日復一日的崗位中,用23年的堅守詮釋著對廈航的感恩。23年來,她從未在春運期間請過一天假,她說,“給春運讓步是一種習慣,希望自己能站好最后一班崗,為旅客帶來最好的餐食體驗。”

劉菊是廈門航空地面服務保障部的一名乘機員,1994年進入廈航工作,今年是她進入廈航的第24個年頭。
二十四載的工作歲月,讓劉菊感慨頗多。她勤勤懇懇,一頭扎在了廈航身上:“雖然服務行業挺難的,但是干一行愛一行,尤其后來有了感情,就更舍不得了。希望自己能從一而終做好手頭的事吧。”
劉菊的丈夫李孝平是廈航的一名資深機長教員,他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任勞任怨,20多年沒有回老家過年,“我一個人不回家,卻可以送那么多人回家,多值!”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扶持,成為了彼此最堅強的支撐。
正月十五元宵節,處室為劉菊舉辦退休歡送儀式,劉菊帶過的徒弟也從五湖四海寄來祝福賀卡。翻閱著處室特別制作的相冊,看著伙伴們精心布置的會場,還有身邊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劉菊想著曾經并肩奮戰在服務保障第一線的日子,對即將來臨的離別越發不舍,“一線服務工作不容易,每個困難的時刻都離不開同事間的相互鼓舞,真舍不得他們。”